“互聯網+社區”實為本地生活服務的互聯網化,利用互聯網的方式,更加快捷方便地滿足社區住戶的生活需求。同時,也給商家提供一個區域機會窗口,最大限度盤活社區資源,實現線上交流交易,線下體驗服務,開通各種個性化、零散化的細流,最終匯聚成一股巨大的產業洪流。
2015年國內O2O市場規模將超過4600億元
城鎮人口是互聯網+社區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城鎮人口數為6.4億人,至2014年增至7.5億人,占總人口數比例從48.1%上升至54.7%。隨著我國城鎮化速度的不斷加快,社區商業和社區建設將成為未來主要發展趨勢之一。
互聯網+社區意味著線上和線下資源的整合,而在此過程中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即為其中橋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截止2015Q2,中國手機網民用戶規模達到6.57億人,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達6.01億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O2O市場規模已達3095.4億元,預計2015年國內O2O市場規模將超過4600億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已經上線的各類社區應用中,家政類APP占23.5%,社區電商類APP占18.1%,綜合服務APP占13.4%,其他占45.0%。這說明目前中國社區O2O業態還處于混沌狀態,社區內各類業務都有可能經互聯網化進行資源整合,進行業態的再升級。
目前,互聯網+社區的市場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具有受眾以家庭為主,BAT、創業企業、傳統型企業紛紛涉足,受資本市場追捧等特點。同時,互聯網+社區市場存在資源整合難的問題,其盈利模式未明晰,成本高,存在隱憂。
最新市場發展動態
自2014年至今,58同城推出了自營家政服務品牌“58到家”,并先后全資收購了駕校一點通、以2.67億美元吞并安居客、以3400萬美元入股家裝O2O公司土巴兔、與趕集網合并等,這一系列的投資并購向外界釋放著同一個信息:58同城正由信息服務的輕模式向O2O的本地生活服務轉型。
2015年5月,云南彩立方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彩立方)與華為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發起“全光智慧社區發展聯盟”,研究探討聯盟未來發展方向及模式,向全國推廣及打造可運營的全光智慧社區。旨在探索“互聯網+”社區發展模式及運作體系,提供“互聯網+”智慧生活、智慧辦公、智慧商業等豐富的增值服務。
2015年7月,馬斯葛發布公告,騰訊控股與恒大地產將成為該公司兩大股東。騰訊、恒大入主后,致力于攜手打造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社區服務商。合作內容將圍繞“社區物聯網智慧化”、“社區互聯網家居”、“社區互聯網金融”三個方面展開。
2015年7月,中概股晶科能源全面發力分布式光伏,推出O2O平臺,打造光伏別墅社區,將致力于為國內家庭住宅和工商業建筑客戶提供一站式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安裝和金融服務。
二.“互聯網+”社區用戶行為分析
社區O2O服務使用頻率總體較低,用戶消費習慣仍需培育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社區O2O生活服務類項目使用頻率上,46.08%的人偶爾用過;37.90%的人沒有使用過;16.02%的人處于經常用的狀態。艾媒分析師認為,盡管當前社區O2O市場一直處于持續火熱階段,但是社區居民的消費習慣還需較長時間的培育,加之中國當前社區治理不完善,發展不平衡,周邊配套設施滯后于居民生活需求,因此社區O2O市場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模式成熟尚需一段時日。
下載社區O2OAPP的首選需求為商超配送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驅動人們對社區生活服務類APP下載的首選需求中,商超配送類占比37.5%,家政服務需求占比22.3%,代收代寄類和社區綜合類分別占11.2%和12.3%,而社區服務類(配合物業公司提升服務品質)只占6.7%。艾媒分析師認為,商超配送類和家政服務類市場成長迅速,而結合物業提升社區服務的市場有待進一步的挖掘。
超六成受訪者聽過社區O2O到家服務,近半受訪者有購買意愿
社區O2O、上門O2O,實際上都是為用戶提供家庭生活服務,只是兩者服務市場范疇有差異。從互聯網的規模效應來看,上門O2O可以服務整個城市,甚至整個全國市場,規模效應明顯;而社區O2O有強烈的區域限制性,只能服務已有合作的小區,因而限制了其初期的規模效應。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消費者對社區O2O到家服務的市場認知度較高,65.4%的受訪者表示有聽過社區O2O到家服務;49.1%的受訪者對這項服務充滿期待,表示愿意嘗試和購買;34.5%的受訪者則處于觀望狀態。
消費者最期望得到的O2O到家服務為家庭保潔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傳統的到家服務類型中,受訪者使用頻次最高的是家庭保潔,其次是搬家服務,小區服務列第三位。針對消費者最希望獲得的O2O到家服務的調查結果顯示,期望得到的O2O到家服務的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家庭保潔,搬家服務和小區服務,占比分別為30.9%、23.6%及16.4%。
購買便利,足不出戶是大多數人選擇社區O2O的首要原因
購買便利,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和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務,是目前大多數人選擇社區O2O到家服務的原因,另外,購物平臺的產品組合多樣性,價格的合理性,也是促使消費者愿意購買O2O到家服務的重要因素。
而在消費者不愿意使用社區O2O到家服務的原因方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調查顯示,69.1%的受訪者認為到家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擔心上門服務不安全。在到家服務中,消費者直接面對的是上門服務人員,服務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消費者對服務商/平臺的口碑與二次購買的消費意愿。
商品價格是消費者選擇O2O到家服務的首要考慮因素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55.9%的受訪者會把商品價格作為選擇服務商的首要因素,折扣信息和客戶評價對于消費者選擇到家的服務也有重要影響。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O2O到家服務消費者群體的價格敏感度很高,同時也很在意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會在同類服務中選擇性價比較高者。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45.4%的受訪者認為家庭保潔服務的合理定價是每小時25-50元,38.2%的受訪者能接受每小時25元以下的家庭保潔服務,14.6%的受訪者能接受每小時50-100元的家庭保潔服務,僅1.8%的受訪者能接受每小時100元以上的家庭保潔服務定價。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對于上門美甲服務45.4%的受訪者能接受每次50元以下的定價,41.8%的受訪者能接受每次50-100元的上門美甲服務,9.1%的受訪者能接受每次100-150元的上門美甲服務,有3.6%的受訪者能接受每次150元以上的上門美甲服務。
三.“互聯網+”社區典型案例分析
1、社區O2O發展模式
社區O2O的發展模式分為三種:垂直服務模式、電商配送模式和一站式平臺模式。垂直服務模式主要是指企業從社區生活圈中某一細分領域切入,服務于小區居民某一特定的需求,如家政無憂、e袋洗、河貍家等;電商配送模式主要作為電商物流體系的末端,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商品配送,如京東到家、愛鮮蜂、社區001等;一站式平臺模式指不參與上門配送等線下服務,而作為服務和商品的營銷、分發平臺,把用戶和服務商連接起來,如小區無憂、叮咚小區、彩生活等。
根據產品或服務價格和消費頻次的高低,可將社區O2O業務分為四類:高頻高價、高頻低價、低頻高價、低頻低價。高頻高價類業務在生活領域存在較少,而低頻低價類可供挖掘的價值不大,因此在社區生活領域最具有發展空間的是高頻低價類和低頻高價類兩大業務。前者可望獲取前期大量的用戶資源,后者可帶來利潤空間的延伸。
2、典型案例分析
2.1洗衣領域典型企業——榮昌e袋洗
“榮昌e袋洗”是榮昌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旗下品牌,可通過獨立APP或微信下單,提供上門取送等私人洗衣服務。收費方式則采用統一的“一袋99元”的定價。
加工環節:榮昌洗衣在傳統的洗衣領域擁有24年的行業積累,母公司榮昌旗下的兩個洗衣品牌:榮昌洗衣和伊爾薩為洗衣服務O2O的開展提供了先發優勢,隨著后期發展e袋洗開始接入第三方洗衣服務商。
取送環節:e袋洗的衣物取送采取眾包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的招募,組建了一支由社區附近居民(小e管家)構成的非全職配送隊伍。
需求分析
用戶:滿足了用戶時間方面的要求,下班后晚間時段提供上門收單服務,次日再統一配送到洗衣店;一袋99元的定價方式解決了分類定價和當場分揀的麻煩。
傳統洗衣店:產能過剩,接單量無法達到飽和,普遍依賴于發展加盟商獲取利潤。
風險性分析
服務標準的建立:線下洗衣店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行業服務流程需不斷優化,洗衣標準有待重新建立。
需求的強度:洗衣雖為多頻需求,但是大眾的外送洗衣需求并不強。而高端用戶可能會選擇線下的高檔洗衣店進行消費。
2.2家政領域典型企業
家政無憂
“家政無憂”是為中產階級提供高品質家政服務的O2O平臺,免中介費、免年費,提供保潔、保姆等家政服務,找固定阿姨更高效,服務更保障,信息更透明,用戶體驗更佳,致力于打造好阿姨最多的平臺。
產品定位:以阿姨為核心,用信息系統,以更低的成本,更高效率匹配雇主與阿姨,讓雇主更信任,更快找到心儀的阿姨。
用戶定位:為年收入達25萬以上,上有老,下有小的中產階級家庭,提供固定保姆、體驗更佳、性價比更高的高品質家庭服務。
公司定位:效率最高的保姆、鐘點工介紹機構。
服務特點:優質阿姨資源充足;阿姨技能及培訓數據庫標簽;用戶對阿姨評價的數據庫;基于LBS的服務匹配;專業服務培訓;平臺先行賠付保障。
發展特色:
更高效:最大化匹配阿姨的服務時間,基于用戶行為的大數據匹配阿姨;
更方便:按位置定位推送,秒下訂單,給用戶及阿姨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足不出戶即可面試多個阿姨;
更保障:免中介費,遇損先賠,阿姨自主招聘,集中培訓管理,信息透明,市場化溢價。
e家潔
e家潔創立于2013年5月,隸屬于北京新車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庭保潔服務平臺,提供專業保潔、家電清洗、家具養護、保姆月嫂等家政服務。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和南京開通服務。
優勢分析:阿姨資源。e家潔通過自建招募、自建培訓的方式將阿姨穩定在自己的平臺,另外通過會員體系、考核激勵體系、周期訂單等運營策略將用戶與阿姨有效捆綁在一起。在未來發展趨勢上,阿姨可能成為e家潔連接用戶的入口。通過阿姨進行其他增值服務的提供。
風險&挑戰:阿姨與平臺關系始終是中介關系,容易有跳單風險,二三線城市的下沉客戶與一線城市的客戶在需求方面存差異。
2.3生鮮領域典型企業——愛鮮蜂
愛鮮蜂于2014年5月上線,是以眾包微物流配送為核心模式,基于移動終端定位的技術解決方案提供O2O運營服務的公司。專注于社區生鮮最后一公里配送,主打一小時閃電送達。平臺主打產品以生鮮為主,定位人群為年輕白領。
愛鮮蜂模式解讀:
主打“即時性消費”,上游同供應商合作統一拿貨,商品主要為講究新鮮度的食品和生活急需品兩類。
配送網點則使用“盤活社區閑置資源”的思路,同社區內的便利店進行合作,在各行政區自建倉儲,向行政區內小賣部供貨。
用戶下單后,距離最近的店主負責送貨,同時完成支付。配送一般能控制在一個小時之內。
發展特點
速度快。愛鮮蜂能保證一小時內配送,不僅在于其科學的布點,也在于其對社區店主的適當激勵。
模式輕。愛鮮蜂沒有自己的全職配送隊伍,而是采用閑置資源共享的方式,同社區便利店進行合作,節省了一部分的運營成本。
團隊經驗豐富。愛鮮蜂團隊擁有電商經驗,同時在過去經驗中積累了便利店、小賣部的豐富資源。
存在風險
小賣部管理。盡管目前愛鮮蜂會給每家小賣部配備冷柜、保溫箱、統一標識的工作服裝等,但是小賣部的執行效果直接影響到服務的質量和速度,因無法監控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配送品類。目前愛鮮蜂提供的產品種類不多,可能無法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
2.4社區電商領域典型企業——社區001
北京家捷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社區001”,創立于2012年3月。“社區001”通過與多家超市合作,組建自己的配送品牌“社區即時送”,致力于為社區住戶提供方便快捷的的社區電子商務服務。
用戶群體:不同于其他生活服務類創業項目,中年人和老年人是社區001的主要用戶群.。
運營方式:社區001的推廣主要利用線下的資源,一是通過物業的資源進小區推廣,二是在商超合作點的地推。
產品邏輯:超市的搬運工。這里“搬運”可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對接超市的SKU,從線下搬到線上;第二步是把貨品從超市送到用戶手中,把線上訂單在線下完成。
商業模式分析:
從社區001外部分析,它解決了三個需求痛點:覆蓋了傳統網絡覆蓋不到的菜鳥網民,主打最后一公里配送解決了傳統零售的痛點,實現了社區電子化。
從社區001內部分析,它具有三個方面的特色,即“沒有倉儲、沒有物流、沒有大供應鏈”。
2.5物業領域典型企業——彩生活
深圳市彩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彩生活服務集團”)成立于2002年6月18日,總部設于深圳,是花樣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控股企業,是一家集物業服務、資產運營、社區服務為一體的科技型、綜合型物業服務運營集團。
投融資
2014年6月30日,彩生活從花樣年集團分拆在香港成功上市,創始人為潘軍、唐學斌,分別擔任花樣年董事局主席、彩生活CEO
覆蓋區域
截止2015年6月30日,彩生活合約管理建筑面積由2014年同期2.053億平米增加至2.702億平方米,增幅為31.6%
發展概況
201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彩生活期內收益約為2.781億元,較2014年同期的1.634億元增加70.2%
優勢
國內首家物業上市公司,先發優勢明顯;
物業管理面積在業內排名靠前,具有規模優勢。
機遇
房地產行業周期性回落,面臨結構性變革,需探索新的盈利點;
物業服務信息化程度低,社區O2O的發展為社區物業發展提供了契機。
挑戰
社區商業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
開發商、物業軟件公司、電商平臺對社區入口的爭奪;
社區物業系統處于亟待更新狀態,服務運營能力是一大考驗。
2.6綜合類典型企業——小區無憂
小區無憂是指弋(上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第一款基于移動O2O的小區生活信息服務平臺,聚焦社區周圍的服務信息整合,該公司成立于2012年,創始人Tang Henry,是前安居客副總裁。
平臺定位
以小區為核心的O2O營銷平臺,一站式解決用戶的社區生活需求和商品服務的營銷觸達需求
運營特點
推廣方式:采用與物業合作+DM手冊。小區無憂自主發行了全國唯一的一本小區O2O生活服務指南手冊,覆蓋了全國20個重點城市
可持續性發展分析:
重模式,規模大,要求具備較高的運營能力。平臺型涵蓋的服務品類眾多,優勢在于前期較容易通過一些中低頻需求獲取第一批用戶。但劣勢也很明顯,即前期很難通過單一服務形成口碑效應和品牌效應,難以突破。同時會分散團隊精力,對管理能力的要求更高。
可替代性強,面臨競爭更激烈。現階段更多的競爭來自垂直服務提供者,不論是宅配、家政、外賣都面臨激烈競爭。但如果無法形成平臺效應,無法發掘社區服務的引爆點,失敗的風險較垂直類服務提供者更高。
四.“互聯網+”社區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發展路徑:從垂直細分領域向多元化平臺延伸
縱觀當前互聯網+社區發展狀況,各細分領域企業發展勢頭強盛,如O2O到家服務企業在資本市場很受歡迎,而綜合性服務平臺發展勢頭一般。
究其原因可從投資者的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從垂直細分領域切入,服務內容較為聚焦,服務模式較為清晰,能夠積累一定規模基數的用戶。第二,從垂直細分領域的切入可以為未來打通相關業務做好準備,盈利模式的形成有可能來自于主營業務派生而來的增值服務。
而就平臺型企業來說,多點發力將很容易導致失焦,其次各個業務易被垂直細分業務所取代,同時平臺用戶、商戶的獲取和運營都將考驗公司整合資源的能力,同時也帶來高成本和高投入。這是任何一個平臺型企業都要面臨的困難。
2、房地產企業加速向“互聯網+社區”領域滲透
在當前中國社區,主要參與者涉及居民、物業、居委會、開發商。由于中國社區發展起步較晚,其自治管理模式尚未成熟,社區規模普遍偏小,在我國社區商業領先的北京,人均商業面積目前僅約0.9平方米。在歐美發達國家,社區商業早已成為居民綜合消費的載體,約占社會商業支出總額的60%,人均商業面積達1.5平方米至1.8平方米。
在物業方面,信息化網絡化程度偏低,管理成本高,服務效率低下,無法滿足小區居民的生活服務需求。
房地產商作為房產提供商,和居民、物業都有較強的聯系,作為產業鏈的前端,可擔當整合各項資源的角色。如國外社區商業的規劃和布局由房產商、物業公司、保險公司等多方參與合作,因此房產商在中國也可承擔此方面的角色。
3、合理創新與盈利模式將成為社區O2O企業的勝負關鍵
2014年本地生活的熱潮開啟了“O2O”的元年,而今年國家“互聯網+”政策的出臺,促使了各個企業紛紛搶占“社區”這個入口。BAT巨頭的戰略布局,互聯網創業企業的不斷融資,加上傳統企業的低調轉型都在強調社區市場的潛力。
縱觀各個企業的發展情況,我們不難發現走社區O2O之路的企業基本處于虧損狀態,也意味著互聯網+社區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商業模式尚未成熟,存在未來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因此盈利模式將成為社區O2O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4、大數據和云計算時代智慧社區建設將成為主流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打造智慧社區、構建多維立體社區服務,已成為社區服務未來發展的趨勢。
“互聯網+社區”模式進一步深化需要更高等級的智能硬件,創新速度與轉化率與人工智能科技的發展聯系密切。由于人性化的服務需要大量的數據以及傳輸傳感技術的支持,如何實現數據的收集處理,以及人與網絡、人與機器高度協調的交互設計將會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領域,也是智慧社區的主要前提。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家居行業空間愈發擴大,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發布的最新數據看,2015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680億美元,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431億元,同比增長41.8%。而據騰訊發布的《2014年國內智能家居市場發展報告》,在5萬個受訪用戶中,95%以上用戶對智能家居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