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之“中國夢”感悟 | |
2015年中央兩會后,我們對“‘互聯網+’的提法特別感興趣!”,互聯網也可以“做加法!”這其實也是中國夢的一部分! 李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出“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 中國是世界上互聯網網民最多、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按照某種口徑的統計,在世界十大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占了四席,它們就是馬云、馬化騰、李彥宏和雷軍的企業。其中,百度、阿里和騰訊被簡稱為“BAT”。 在讀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后,身為兩會代表委員的互聯網界風云人物馬化騰、李彥宏、雷軍感到“耳目一新”。另一位遠在千里之外的既非代表也非委員的馬云也深表關注。 業內有一種說法,“互聯網+”理念的提出,可能較早要追溯到2013年11月“三馬”(馬明哲、馬化騰和馬云)在一個會上的發言。馬化騰提出:“互聯網加一個傳統行業,意味著什么呢?其實是代表了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外在資源和環境,對這個行業的一種提升。” 現在,這幾位互聯網界的領軍者在讀了政府工作報告后,覺得再大的夢想也有實現的可能。我們一起來看下互聯網領軍人物們有何想法和感悟。 “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將在全面擁抱‘互聯網+’戰略中獲益!”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大膽預測。 近來熱衷于從科幻小說中吸取靈感的馬化騰似乎有“先見之明”,這次來開會,他帶到會場的4份建議集中關注了“互聯網+”。 他有一個美好的愿望:“互聯網+”能與公共服務聯系在一起。他尤其希望打造一個互聯網醫療體系。“移動互聯網就像電一樣。過去有了電能讓很多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說。 在他暢想的未來“互聯網+”社會里,政府與市場各司其職,政府不僅鼓勵創新,還提供更好的服務,“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給予新事物發展機會和空間”。 “促進互聯網與各產業融合創新,需要在技術、標準、政策等多方面實現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充分對接,并加強互聯網相關基礎設施的建立。”他站在“技術男”的立場提出建議。 另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公司董事長雷軍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有關“互聯網+”的表述時,不僅讀出了夢想,還讀出了實現夢想的“信心”——“相信未來十年內,小米有機會成為世界第一!” 這位同樣是科幻迷的人大代表說:“‘移動互聯’的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子?我覺得,最重要的是,4G時代帶寬變得更寬了,有趣的應用會被一步步發明。大家會有越來越好的體驗。” “手機已經變成了照相機、錄音筆、收音機,未來的照相和錄影功能還會越來越強大……”雷軍這樣暢想新一代智慧手機。 “我覺得互聯網與其他產業的跨界融合,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價值。”他滿懷信心地展望國家的未來,而不僅僅是他的公司。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的夢想則更是有著幾分“瘋狂”。 “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推動人工智慧跨越發展,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制高點!”同樣是科幻愛好者的李彥宏把這樣的提案帶到了會場。這被認為是今年兩會最有科幻色彩的提案。 這也被視為對“互聯網+”新提法的一種回應。“中國大腦”計劃,以智慧人機交互、大數據分析預測、自動駕駛、智慧醫療診斷、智慧無人飛機、軍事和民用機器人技術等為重要研究領域,支援企業搭建人工智慧基礎資源和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不同研究領域開放平臺資源。這看上去以前只是在矽谷才能想象的事情。 展望未來,李彥宏認為,中國的創新環境將獲得更大改善。在他腦海中——“再過幾年,人們就會看見,互聯網不僅會‘顛覆’傳統產業,更會幫助傳統產業提高效率,刺激其發展”。 但在一些觀察者看來,要實現這些夢想,還有許多的困難。比如,中國還幾乎無法自主設計和生產大多數電子產品包括電腦和手機需要的晶片。小米要擊敗蘋果走向“世界第一”,并不僅僅是一個市場問題。 對這一點,有“外星人”之稱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有自己的想法:經濟發展不僅涉及政策調整,更要設法釋放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即人的要素。他說:“如同人的個子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快速增長一樣。長大了,就需要在思想智慧上追求增長。” 馬化騰也意識到,“加號”也意味著全方位深化改革。因此他期待,政府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 |
|
各企業家們,中國“一帶和一路”的發展勢不可擋,而“互聯網+行動計劃”是企業發展應該要十分關注的戰略策劃,我們如何行動起來,走出困境,尋覓到屬于自身特色的“互聯網+戰略計劃”!,只有緊跟“互聯網+行動計劃”,才能找到戰略方向,才能不被互聯網時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