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受罰的員工Belinda有沒有認同這個觀點呢?
RAIN:
我想知道:我要是請假一天都沒去賓館呢?又會怎樣?都算遲到嗎?請假和遲到是一個概念嗎?
工作愉快!
BELINDA 2011-7-6
顯然并沒有認同總指揮的觀點,而且已經有了點情緒:如果那一天我不是遲到,而我干脆就請假一天,你一定不會按一天給我記遲到吧?我即不會遲到,也不會被罰水果基金不是更好?但我沒那么做,我不還是去了嘛,你怎么能罰我呢?我應該比請假的要積極許多吧?這些都是這句短短郵件的潛臺詞。
好,我們再往下看:
Belinda,
你好。再次提醒你,這樣的郵件,請抄送全員。
如果還是糾結于遲到罰水果基金的問題,我想我們可以就此打住了??吹侥愕膯栴},我想請問,如果請假和遲到不是一個概念,你又會怎么做呢?難道干脆就請假?結果第一,理由第二。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而這次還上升不到磨練的高度。
如果還有不清楚的,請咨詢講師部同仁或你的領導。
祝好! Rain 2011.07.06
總指揮非常無奈,并提醒這個的郵件要抄送全員,因為在錫恩英才,所有的郵件,只要不是保密的內容必須要抄送全員,公司有一條核心價值觀是:開放分享,所以在這家公司里倡導的是開放的工作方式,而不是私底下的溝通、權謀的行為方式。這種開放的工作方式,不只是體現在辦公環境員工工位是開放的,還表現在其工作方式,溝通習慣也都是開放,我們提倡的是有事拿到桌面上說,曬在陽光下討論事情,既然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干嘛要鬼鬼祟祟的。所以我們平時也是在用這種方式來做工作溝通的。大家注意,這個動作本身就是在做文化,因為在用開放辦公的機制,來支持公司的開放分享的文化價值觀。
【Michael有話】老板什么時候是做文化的時候:一家公司當出現爭論或聲音不統一的時候,往往是塑造公司文化最好的契機。
好,這個時候,這封郵件已經被抄送了全員,全體員工已經都了解了事情的經過,接下來我們看在這個案例中,文化是如何被塑造的。
接下來就有了很多員工對此事的評論和分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在網上談這事,如果是我,我會怎么辦;我支持誰的做法,為什么;每個人都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比如:
客戶中心部長:ava-張蓮:
我支持rain的說法及做法。記得去年一次公開課第一天也是瓢潑大雨,當時被“臨時”的大雨阻塞在半路的不止一兩名,而是好幾位,我還記得當時alea因為家住的特別遠,遲到了一個半小時,但alea什么都沒說直接交了900元。我當時也遲到了15分鐘,交了150元。
為什么說是“臨時”的大雨,公開課前我們可以看天氣預報得知天氣,既然知道有下雨的可能就應該提早出門,將不必要發生的事情避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以后我們制定的規則就會有各種“像樣”的理由出來。到時候規則就不是規則,也無法執行了。
雖然看似這次有些“委屈”的接受了懲罰,但我相信這對BELINDA來說一筆寶貴的財富,也相信以后不管什么原因,BELINDA也一定不會再遲到了。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多方面考慮,做好提前量。
各位注意,不要小看員工對這種事情上的三言兩語,這就是思想碰撞的過程,這就是文化塑造的過程,這就是統一思想的過程。你可以思考一下,一般來講,一家公司絕大數人的聲音按理來說應該代表著相對正確的聲音,否則你這家公司就有大問題了,不是嗎?所以,有些時候開放的工作方式,開放的信息平臺會自動幫你修正、統一大家的聲音,去除負面的雜音。
當然也有時聲音可能會有些跑偏,或是可能會有不可預見的偏離風險,那怎么辦?這么辦:領導表態,給出方向!下面是這位Belinda的上級領導,培訓中心總經理邢濤老師(英文名:Robert)給出的回復:
belinda:
我詳細了解了你遲到的全過程,為了對你負責,我代表部門領導說明觀點如下:
你遇到大雨遲到一個半小時,聽起來像客觀原因,但實質上是主觀原因,是心態問題,是習慣問題,是對工作的重視程度問題。大雨不是給你一個人下的,為何別人不遲到,而你遲到?為何你遲到時間又最長?為何別人遲到了被罰感到恥辱,而你卻一再發郵件認為“冤枉和不公”?
英才的文化是:原則大于制度,制度大于總經理!任何人違法制度,必須接受處罰,哪怕你是總裁。理解了要接受處罰,不理解,先接受再理解。遲到就要付出代價,接受處罰,不管你有沒有打電話或發短信??傊笓]沒有接受你的請假就不算請假,算遲到。你還說什么“ 我想知道:我要是請假一天都沒去賓館呢?請假和遲到是一個概念嗎?”,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你對什么是請假還沒搞清楚,“請假”的定義是:“本人請假后得到領導同意”,才是請假,領導沒同意,算什么請假,那是曠工!假不是想請就請的。
職場人的第一素質是守時,守時才叫信守承諾,尤其是講師。假如那天是你講課,八點半開課,你十點到達,你怎么跟客戶交代?會場會發生什么意外?客戶會聽你解釋嗎?你賠得起客戶的索賠嗎?賠得起英才品牌的損失嗎?誰都會遲到,遲到也都有原因,但遲到一定是恥辱的,接受處罰也是應該的。結果第一,理由第二,這是我們的文化。
另外,人力資源部反應,短短的試用期,你不止一次遲到,至少有三次,如果是這樣,說明你沒有守時的習慣,說明你離信守承諾還有很大距離。如果你接受不了英才的文化和處罰,請你離開。
培訓中心總經理 Robert
Robert的角色是培訓中心的總經理,也就是Belinda的頂頭上司,公司領導在適當的時候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多企業欠缺,因為很多公司中高管不愿意管這個閑事,或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卻沒有意識到你的觀點對公司文化建設有多重要!你這個觀點出自部門,就會代表部門觀點,如果你這個觀點出自董事長,就代表著公司觀點,就代表了整個公司的價值取向,就這么簡單!總之,公司高層在公司出現爭異的時候,不是假裝看不見,而是緊密關注,并且要適時發出聲音,旗幟鮮明告訴大家我們公司是如何來看待這件事情的,我們部門是如何認為的,你要亮出你的觀點來,而不絕不是不黑不白、含含糊糊、模棱兩可!遇到點事,員工還沒往后撤時,你先沒影了;員工都在積極思考這件事情應該如何看待,你當領導的玩隱身消失了!這不太像話。如果你這樣,您的員工很容易進入黑白不分的混沌狀態,不知在這家公司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是美,什么丑;什么是公司倡導的,什么是公司摒異;說白了,員工會失去執行的方向!你一時的含糊文化,你一回的不愿意作為,你一次的老好人行為,這對你無所謂,但所有員工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但卻不一定要說出來,你自己想象一下它的殺傷力吧!所以一定要及進亮出公司的觀點,來引導公司輿論往我們想要的正確方向上發展。
故事還沒完,這時全體員工都參與了討論,顧問中心的總經理也注意到了這件事非常典型,是個統一員工共識的機會,還強制要求大家對這件事進行分享:
堅持原則,是我們修煉專業和贏得客戶尊重的前提,否則再刻苦的訓練,最終也只會偏離方向.
請客戶中心全員參與分享,真正的管理就是體驗管理.這個案例很好,建議大家把這個案例總結下來,可以拿到客戶端與客戶分享。
客戶中心總經理—james
robert說的對,那天的雨不是下給某一個人的,雨的確很大,但是就連幾百名客戶都按時到達會場,作為錫恩英才的員工我們就可以以下雨為借口而遲到嗎,又可以以下雨為借口不接受處罰嗎?
結果第一,理由第二。堅持原則是我們每個人必須修煉的過程,支持rain的做法。
Echo
昨天還在和ava開玩笑說,這到底是罵我呢啊,還是夸我呢?還記得那場雨是那年的第一場雨,很多人都被淋的措手不及,也是我這幾年來,參加公開課首次遲到……到現在想起來都覺得相當汗顏……非常慚愧,作為一名工作人員,居然遲到,而且還是遲那么長時間……縱使我家在北六環,開課地址在南二環,縱使早上堵車堵的厲害,縱使很多人都沒料到那場雨會下的如此之大,不可否認,遲到就是遲到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企業有企業的制度;我們是講執行力、做執行力的,規則頂出來那就先執行,不論對與錯,因為我們是商人!觸犯了就要接受處罰,萬萬不可以“不知道、不清楚”為由借此脫離!不知道,不清楚可以問,問清楚了就去做,去執行。
alea
你會發現,隨著事件在公司內持續的發酵,員工的思想也在不斷的流動,碰撞,而且,大家的思想交流、信息溝通,在流動中已經形成了主流聲音。一家公司一定會有不同的聲音,但關鍵是要有主流聲音。到此,原本一個有爭議的事反而成了做文化的典型案例了。
這時面對滿天的各種評論郵件,受罰的員工終于沉不住氣,交了罰金并做了回復:
各位同事好!
參加《執行力訓練營》之后我明確了不論任何情況都不允許遲到,否則就會被處罰水果基金的規定。我的罰金已交。希望各位同事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做提前量,做到不遲到,職業化。工作愉快!
Belinda
到此為止思想也統一了,共識也達成了,犯錯的員工也認錯受罰了,應該是圓滿大結局了。NO,事還沒完,我們看一下Belinda這封郵件的內容,感受一下他的語氣,最后還提醒“希望各位同事”別人,其它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做提前量等等,她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內心認可這個“結果第一”的公司理念嗎?下面又發生了什么,我們明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