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情緒管理,不單單指控制自己不發脾氣,而是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使周圍的人能夠接受。專家指出,做好情緒管理,應學會制怒術、助人術、宣泄術、轉移術、放松術等方法。
“情緒管理”即是以最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如同亞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么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據此,情緒管理指的是要適時適所,對適當對象恰如其分表達情緒。情緒管理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要掌控得恰到好處。因此要成為情緒的主人,必先覺察自我的情緒,并能覺察他人的情緒,進而能管理自我情緒,尤其要常保鮮活的心情面對人生。
做好情緒管理 做情緒的主人
善于控制、治理自身情緒的人,能夠消除情緒的負效能,最大限度地開發情緒的正效能。
1)選擇情緒:一個愈懂得選擇情緒的人,也就是愈能換個心情的人。如此其人生不僅愈豐富,而且每天的日子會過得較快樂。
2)轉移術(冷卻或轉移注意力):有人問一位西藏高僧應如何處理憤怒,他答復說:“不要壓抑,但也不要沖動行事。”換言之,一個人遇事立刻發泄怒氣,將會使憤怒的情緒更加延長,倒不如先冷卻一段時間,使心情平靜下來后,再采取較理性的方法解決問題。因此,當一種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時,可以用滿足另一種需求來代償。也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改變環境來轉移情緒的指向。
3)制怒術(或適度表達憤怒):在遇到發怒的事情時,首先想想發怒有無道理,其次發怒后有何后果,然后想想是否有其它方式代替發怒。這樣一想,你就可以變得冷靜而情緒穩定。情感平淡,生命將枯躁而無味,太極端又會變成一種病態,如抑郁到了無興趣,過度焦慮,怒不可遏,坐立不安都是病態。所以我們要如亞里士多德所強調“適時適所表達情緒”。
4)助人術:多做善事,既可以給他人帶來快樂,也可使自己心境坦然,具有較好的安全感。
5)宣泄術(進行自我教導):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過做運動、讀小說、聽音樂、看電影、找朋友傾訴來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緒,也可以大哭一場。或者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說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
6)替代術(使用替代想法或理情治療法):理情治療法強調理念、信念會主宰一個人的情緒。一旦產生不合理的信念,情緒會產生較大的波動。因此常保持良好或善意的理念,情緒也會較穩定。
7)放松術:心情不佳時,可以通過循序漸進、自上而下放松全身,或者是通過自我催眠、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進入放松狀態,然后面帶微笑,想象曾經經歷過的愉快情境,從而消除不良情緒。
總之,情緒是可以得到有效管理的,只是很多人疏忽了這一點,而變成“情緒的奴隸”,在不良情緒中掙扎,自己很痛苦,也會把這種狀態傳染給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