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成才十三律
前人寶貴的生產、生活實踐,世世代代的艱苦努力,不僅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精神財富而且也為后人摸索出了許多成才、成功的經驗和規律。這里,重點闡述成才規律,目的是幫助有志成才者更好更快的成才,為祖國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也為實現自身價值實現人生的美好生活選出自己的路子,更好的度過有意義的一生。
[1]教育成才律
中國近代思想家康有為曾有“人才出于教育”的名句,法國大文學家巴爾扎克也曾說:“教育是民族最偉大的生活原則,是一切社會里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則說:“教育是廉價的國防。”可見,前人對教育的認識是十分深刻的。
從某個角度說,社會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教育。教育自古以來就擔負著培養人才的主要任務,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所學到的經驗、知識主要是靠對下一代的培養教育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原始社會靠口傳身教,文字發明以后,各類學校逐漸發展起來,到現在,教育已成為各國、各民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一些發達國家,對教育事業十分重視,使教育事業成了培養各類人才、強國富民的基石。我國在解放以后,尤其改革開放以后也非常重視教育工作,國民教育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勢頭,但是,同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要求相比,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附:20世紀末我國與發達國家教育情況比較表
上表是根據20世紀末的統計情況繪制的,雖然現在情況有了很大不同,但是,我們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不過,由上表可以看出,教育程度越高,人才就越多,經濟就越發達。即經濟成長、人才育成與教育發達程度成正比。我同時還注意到,在70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當中,90%是較早的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在《百位名人排座次》一書中,大多數名人都受到過較好的教育。所以,發展教育是興國大計,接受教育是成才之本。一句話,要成才,靠教育。
教育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教育是使人立德和使人快樂的重要活動,教育可以培養健全人格,接受美好教育是人生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主要靠教師,教師的工作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引導啟發并培養學生的志向、興趣、頑強意志和良好道德品質以及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對成才同樣起著重要作用,但人的最終成才,關鍵還要靠自我教育、靠自學、自勵、自為、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