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玉成大講堂
[4]機遇成才律
所有的成才、成功都離不開機遇。這里所講的機遇主要是指那些貌似突然出現(xiàn)實則是一種必然出現(xiàn)的好的有益事業(yè)成功的機會。
機遇從來就有著神秘的特征,它往往為人們所難料,所不知。古代不少文人墨客常常抱怨懷才不遇、生不逢時,還有人們常說的“人算不如天算”、“千算萬算不如老天一算”,說的都是機遇問題。
實際上,幾乎每個人都有成才、成功的機遇。但機遇只青睞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有準備的頭腦可以分成三種狀態(tài),一種是心中藏著一頭雄獅,藏著一條龍,既胸懷大志、腹有良謀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當事人會時時睜著警惕的眼睛,張著掃描的翅膀,伸著進取的利爪,捕捉著任何有利成才成功的機會,甚至能夠審時度勢,能動地創(chuàng)造機遇,爭取成功。這往往是那些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具有的特長。
這方面,偉大導師列寧領導革命走向成功的過程就十分典型。從青年時代組織共產主義小組到辦《火星報》,到十月革命,在漫長的20多年的革命生涯里,他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著革命工人的宣傳、鼓動、組織工作,待到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革命時機終于成熟,布爾什維克領導的工人起義一舉成功,從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里,列寧是選擇和運用時機的戰(zhàn)略大家。本來,“起義在七月的日子里就自發(fā)開始了,可是,黨認為這時舉行起義是不合時宜的,黨保持了完全清醒的頭腦。”(《列寧回憶錄》。娜康。克魯普斯卡婭),艱難地引導了那些渴望投入戰(zhàn)斗的起義者。列寧在致中央委員會的信中,詳細地談到如何選定起義時機和如何進行準備問題:“起義要獲得勝利,就不應當依靠陰謀,不應當依靠政黨,而應當依靠先進的階級。此其一。起義應當依靠人民革命的高潮。此其二。起義應當依靠革命發(fā)展進程的轉折點,即人民先進隊伍中的積極性表現(xiàn)得最高,敵人隊伍中以及軟弱的、三心二意的、不堅定的革命隊伍中的動搖表現(xiàn)最厲害的時機。此其三。”
另一種狀態(tài)是摸索前進的人偶然或意外地遇上有利成功的情況。不知你了解不了解腳氣病,據說這種病只要吃些維生素B豐富的食物,就可防治。可在100多年前,腳氣病卻是一種可怕的疾病,“荷屬東印度”,即現(xiàn)在的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每年因腳氣病死好幾萬人。為此,科學家們絞盡腦汁,尋找治療辦法。最后,荷蘭人克里斯帝安。艾克曼取得了成功。艾克曼在1883年獲醫(yī)學學士學位后,新婚不久,就跟隨荷蘭殖民軍赴東印度群島擔任軍醫(yī),1885年因患瘧疾被作為傷員遣返回國。第二年,他的年輕妻子病故,艾克曼立志研究征服疾病的新興科學——細菌學,為此,他參加了政府成立的腳氣病委員會,并隨委員會去病源地調查、研究。1888年,委員會確認腳氣病是一種多發(fā)性的神經炎后就班師回國了。可艾克曼總覺得對于腳氣病還沒有徹底弄清楚,就常帶著許多問題繼續(xù)在那里研究。“1890年,艾克曼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雞群中突然爆發(fā)了一種病,許多小雞精神萎靡、步態(tài)不穩(wěn),嚴重的甚至死去。經解剖,原來這些雞也得了腳氣病。可是,實驗室換了一個喂雞的雇員后,病雞慢慢恢復了健康,雞的腳氣病不治而愈了。”艾克曼詢問原來的雇員才知道,那雇員克扣了實驗室的雞糧,用在醫(yī)院里揀來的精米飯喂雞。后來經實驗,得知雞吃精米飯得腳氣病,吃糙米飯不得腳氣病,腳氣病和細菌無關。并提出讓人們吃糙米喝米糠水來防治腳氣病,果然奏效。因為米糠中含有維生素B1——硫胺素,這種維生素是被波蘭化學家芬克提取出來的。艾克曼因此獲1929年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