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是指企業開展的一種提高人員素質、能力、工作績效和對組織的貢獻,而實施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培養和訓練活動。目標就在于使得員工的知識、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態度以及工作的價值觀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發揮出最大的潛力以提高個人和組織的業績,推動組織和個人的不斷進步,實現組織和個人的雙重發展。
培訓實質上是一種系統化的智力投資。企業投入人力、物力對員工進行培訓的目的是:員工素質提高,人力資本升值,公司業績改善,獲得投資收益。它區別于其他投資活動的特點在于它的系統性。企業的員工培訓是一個由多種培訓要素組成的系統。它包括了培訓主體、培訓客體、培訓媒介;包括了培訓的計劃子系統、組織子系統、實施子系統、評估子系統;它還包括了需求分析過程、確立目標過程、訂立標準過程、培訓實施過程、信息反饋過程、效果評價過程等。
企業培訓效益是指受訓者經培訓提高回到工作崗位所帶來的效益與內訓投資的差額。差額的值越大培訓效益就越高,反之培訓效益越低。從投資與收益的角度進行考慮,員工培訓轉化為產出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它涉及到培訓講師的選擇、培訓內容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培訓方式是否恰當、培訓時機選擇性等因素,也涉及到員工對培訓的內容是否吸收、是否有效地運用于工作活動等。因此,培訓對企業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間接的過程,如何能夠實現培訓的高效益應該是企業培訓管理的重要內容。
而有些企業的HR部門為了完成部門職責,以便向老板交代,從而贏得好的績效和個人業績,也會按照培訓流程及培訓要求進行相關的培訓業務工作:需求收集、收集匯總、培訓計劃、培訓實施、培訓考勤、講師評價、學員考試…如此反復!!從未認真思考并實施:培訓講師的篩選、培訓的收益、講師評價真實性、學員考試成績真偽、培訓課程和選題是否符合學員的需求等,導致學員對培訓產生“過敏”,許多學員以項目工作忙為由請假、缺席等,HR部門便以考勤、考試成績、任職資格為要挾,逼學員就范,從而導演了企業版的“貓抓老鼠”游戲,于是形成了培訓表面繁榮之景象。
企業把內部培訓當作“活”來干,是值得企業決策層檢討的事情!
咨詢顧問建議:企業應把內訓業務當項目來運營,要有充足經費預算、內訓模式確認(內部講師與外部顧問講師相結合)、項目計劃、項目實施收益評估、內訓總結等活動,真正做到內訓為企業培養合格的人才,激發員工自身潛在的能力,使工作效益和業績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