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底,給浙江某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了為期2天的《研發項目管理》培訓,在培訓期間,學員提出了諸多問題和困惑,我都給予了從理論到實踐的講授,學員給予了高度認可與評價:
在這里,我主要是針對汽車行業目前推行的ISO/TS16949體系與IPD流程進行比較分析,希望能夠給予有關讀者一些幫助與指導:
一、從全局看
1. IPD集成產品開發,它是一套包含產品開發的思想、模式、工具的系統工程,其核心集中在三個重組:一是市場管理,包括優化投資和市場的創新;二是流程重組,包括跨部門協作和開發流程結構化,三是產品重組,包括異步開發和CBB重用,從而達成快速開發的目的,IPD的輸出是制造過程的輸入。
2. ISO/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汽車生產件及相關維修零件組織應用ISO/TS16949的特別要;只是指出了企業要想建立其“能夠持續改進,并不斷滿足市場和顧客需求的質量管理體系”所需達到的“要求”。沒有提供具體方法。
二、從著眼點看
1. 著眼于產品開發獲得市場成功;
2. 強調的是過程方法,大家應該對其加以正確理解。
三、從關注點看
1. 關注的是將影響產品成功的關鍵要素(如結構化流程、產品決策評審、產品開發團隊等)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集成的產品開發模式,推動產品的成功;
2. 關注的則是企業的持續改進,以及不斷滿足顧客需求的能力。
四、從提供給企業什么方式來看
1. 為企業的一系列管理活動提供了具體的方法 ;
2. 為企業的管理體系提供了“要求”,即:最低標準。
五、從關鍵工具和方法看
1.IPD的關鍵要素包括:1、跨部門團隊;2、結構化的流程(分為6個階段及4個主要決策評審點),6個階段包括概念、計劃、開發、驗證、發布及生命周期,每個階段有其階段性的目標、關注點及需交付的成果;3、一流的子流程,包括計劃與控制、階段決策、技術評審、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CBB-重用、文檔管理、質量控制、物料管理、軟硬件設計、技術管理及管道管理等;4、IPD工具;5、考評:包括團隊和個人績效管理兩個方面。
2. TS16949通過三大過程的梳理五大工具(APQP/SPC/MSA/FMEA/PPAP)的應用,
以“過 程指標”為監控手段來完成對過程的管理分析與改善,從而提升企業的自我成長
自我完善的能力,并能夠持續改善。
綜述:目前多數汽車企業的產品開發還是按照ISO/TS16949標準要求進行:項目企劃、
項目輸入、產品設計與開發、過程設計與開發、產品和過程確認、項目輸出;
期間有很多文檔是沒有使用價值的,而工程師在進行具體產品開發過程中,也確實沒有使用這些文檔,也會按照企業產品特點進行精簡,但由于ISO體系要求,每年的審查前,企業為了哪個獲得審查通過,要求工程師們補寫文檔和文件(造假就是這樣產生的-不增值作業),
原因在哪呢?就在企業自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上述分析已經闡明!
汽車企業要提升自己,首先從產品開發流程開始,需要建立屬于自己的產品開發流程體系!這樣,才能有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拉開與同行的距離!
用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邁克爾·哈默(MichaelHammer)的一句名言作結束與吧!
對于21世紀的企業來說,流程將非常關鍵。優秀的流程將使成功的企業與其他競爭者區分開來 。【 Dr.Michael Ha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