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想從手機上尋找突破點的哥們兒,近一年時間一直游走于各色各樣的尋找投資機會的企業、個人和專業投資機構之間,于是就有了很多關于手機項目投資的話題和故事。
給幾十個有投資意愿的個體和主體單位一個統一的名稱,不妨稱之為投資人;另一個獨立的主角,也就是這哥們兒,就只能是創業者了。
流水賬式的故事是這樣離奇卻但合情合理的開始,又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推進著:
2012年10月,一個經歷過彩電、PC、、PDA、學習機洗牌和商戰,也在國產手機幾次生死輪回中淡進也淡出過的傻逼,覺得在電子產品行業浸染近20年,不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里釋放一次,對自己的人生,特別是職業生涯,是一種缺失。
于是,他找了到深圳以來,有數認可的幾個人中,一個在做ODM的手機廠商的老板。
在老板豪華氣派的辦公室的花崗石茶臺旁,創業者和投資人開始了一段對話。
創業者:我想組建一個新公司,希望你成為公司原始股東之一,也就是我們的合伙人或者叫投資人。
投資人A:你需要我出多少錢?
創業者:1200萬。我們想直接從高平臺入手,不想被太多廠商打壓,也不想進入混戰區,所以寧肯前期慢一些,把產品做得更前瞻一些,風格也能有長期的延續性。
投資人A:股份怎么算?
創業者:前期產品研發風險我們承擔,市場準備我們來做,明年6月份你把錢準備好就行,20%原始股權
投資人A:好,我們簽署一個協議或者備忘。。。。。。創業者又找到了一個國內銷量排在前十位的手機廠商的老板,談話就更簡單。
投資者B:需要多少錢?我們占多大比例?
創業者:900萬,15%原始股
投資者B:我們有成熟配套的供應鏈體系,直接把隊伍帶到我們這里來吧,資金場地我們承擔,算我們旗下的公司
。。。。。。
2013年6月,創業者再次見到投資人A。
創業者:老大哥,聽說您公司出現了一些變故?樣機我帶過來了,還是手裝的原生系統,軟硬件需要整改的地方都很多,但產品的強大和易用不用擔心
投資人A:嗯,機器不錯,芯片平臺我了解,都是頂配,功能不擔心。是故意把待機時間延長吧?等我一點兒時間,現在9000萬庫存,公司轉不動了,正在申請貸款。
創業者:您是我認可的大哥,以你的經歷和資歷,早些調整公司業務方向和產品結構,怎么會出現這個問題?
投資人A:你在2年前就笑話我看不清來路,也找不到歸途。我明白你的意思,但當時一直賺錢,不想動也不敢動。動一下,以我們公司的規模,要動蕩9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穩定下來。
創業者:是啊,每一種價值取向的公司都是只能賺一個階段的利潤,這可能是定律。看到了,看清了,又如何?
投資人A:最多等我兩個月,你的項目我一定參與,多年兄弟,你做的東西我放心。反正你們打的是差異化,不是硬件平臺的絕對領先。
。。。。。。
投資人B:機器是故意做厚到10mm的吧?要跟市場主流唱對臺戲?立意很好,成本多少?
創業者:完全版目前1950,估計正式上市會落到1800元左右,明年春節前后會降到1750左右,然后就很難再繼續下降了;簡化版本的產品,春節前后會下降到1550-1600元上下
投資人B:我們現在已經被壓制到了800元零售價以內,如果小米或者四大金剛再跳一次水,生存空間就很小了
創業者:小米出紅米已經成定局,發布就是這幾天的事情
投資人B:還是到我們這里來,順便也帶帶我們的人,試了幾個月網絡營銷,一點兒感覺都沒找到。運營商那邊,我們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
創業者:一旦進入被打壓的區域,基本就算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中低端市場看似規模很大,全是血海,還會淪為品牌商的泄洪口
投資者B:想擺脫是很難,所以才希望你們能帶來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
。。。。。。
7月份紅米發布,當月國內各大銀行銀根收緊。
。。。。。。
8月份一個手機廠商的老板直接找過來。
投資人C:我們全國有幾百家自營和加盟門店,到我這里來吧,幫我們梳理一下產品和營銷。你要自己做就帶項目過來,做我們的一個事業部吧
創業者:未來不能在1800元以上價位區站位腳跟的品牌,都會在國內市場逐步消失。您是玩中低端產品的,大家合在一起只能是負效應,除非你愿意只做一個股東。
投資人C:做一款自成體系,有特點、有概念的產品,從內到外做下來,光前期費用就要3000-5000萬。不是我出不起這個錢,而是用這個錢每月跑十幾二十萬臺中低端產品的銷量,也能掙錢
創業者:以前可以,現在未必,以后就更難,你覺得吶?而且你做可以賺到錢,我做可能就賺不到。
投資人C:現在賺個屁的錢,被一幫攪屎棍子弄的按成本價零售,消費者還覺得價格太高。想辦法先活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