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空間定向迷失技術:莫比烏斯屋
在2014年同濟催眠師高級證書課程中,徐云博士講述到要實現經由空間定向迷失的超載,就需要吸引來訪者到超現實的、自我反射意象中來。這種意象的不同尋常的自然狀態常常會減弱理性的意識加工過程,從而實現催眠和催眠治療。當然,來訪者必須是愿意且能夠被吸引到這種暗示意象中來。因此,這種意象通常被視為最有效的深化技術,即在輕度催眠已經使來訪者放松后使用此技術進行誘導(可將其催眠狀態再深化一點)。
涉及處在“虛無”的“莫比烏斯屋”,里面的一切——方向、維度、色彩等等都被體驗為指向其相反(互補)的方向。因此,當你走向莫比烏斯屋的時候,實際上是越走越遠;你一旦進去,就會發現自己站在房間的天花板上;看到的白色實際上是黑色,而黑色卻是白色,如此種種。下面舉例說明在輕度催眠后,溝通是如何繼續的。
......好的......繼續讓你自己探索你的無意識......了解到你可以完全地獨處,非常的安全,和你的無意識在一起的只有一個聲音......那是我的聲音......你能聽見我的聲音,并和我的聲音一起待在這里,但這無論如何都不會干擾到你,因為更重要的只是讓你自己關注去注意那些展現出來的、內在的、催眠狀態下現實的需要......你獨自漂浮在虛無之中......你的無意識確實知道虛無在哪里......你可以獨自一人,很安全,漂浮著,流動著,不附著于任何特定的事物......僅僅就是能夠發現漂浮在虛無中的安全感,不附著于特定時間、特定空間,只是非常安全地讓舒適、輕松和安全的虛無之地方圍繞著你伸展開去......(如果有必要,就描述得更詳細些)。
在虛無中你能體驗到許多不同的事情......不附著于時間和空間,意識到時空都在變哈之中,你可以讓你的無意識去創造和生成適合于你自己的體驗了......了解到你可以在虛無中找到莫比烏斯屋,這是多么美好啊!大多數莫比烏斯屋是三維結構,在里面上就是下,下就是上,左就是右,右就是左,反之亦然......西就是東,北就是南......甚至斜角的方向也是相反的......所以當你朝著莫比烏斯屋走去的時候,你會發現離它越來越遠......你可能有意識地放棄并嘗試忘記,我不知道,這樣做的話你就會發現自己正好置身于莫比烏斯屋中了......進去之后,你站在天花板上,仰頭看到地板,你開始注意到各種不同的事情......比如,朝西看,旭日冉冉升起......朝東看,夕陽正在落下......你走到外邊卻發現自己竟然是在廚房里,還是在房間的中間,站在正中央,你開始意識到每樣東西都在它的對立面,而且......所以你看是思考右才是左,所以你走到左邊就是到右邊,但你發現你在左邊,又在往左走,那是不對的......都是以這些方式翻轉地建立起來的,你開始意識到這不是物理維度上的轉換,而是心理態度上的轉換......莫比烏斯屋位于虛無之中......其反轉方式和心理預期有關,而不是不可辯駁的現實......換句話說,即:你可以讓柵欄的兩個面在同一個地面上整合在一起......因此認為右就是左,使得右變成了左;認為北是南,使得南變成了南,北變成了北......但認為右就是左使得左變成了左,對此的思考卻實際上把左變成了右......(如果來訪者需要更多超載信息的話,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那么為什么不放棄思考,就這樣完全地欣賞自己呢,讓那環繞你的現實伸展看來,讓自己永遠沉浸在虛無中,沉浸在發現知覺可變性的樂趣中,發現心理靈活性的樂趣中、發現體驗多樣性的樂趣中,以及發現對整個自我價值形成心理理解的樂趣中......(等等)
在華中科技大學心理咨詢師課程中,徐云博士談到從本質上講,催眠混亂技術是用以擾亂來訪者意識作用的策略,因而使得體驗式催眠過程得以發展。
混亂技術是基于以下假設形成的:
1.人的行為過程有很多自動化的、可預測的模式;
2.對任何這些模式的催眠干擾,都將產生由未分化的喚醒所控導的不確定狀態;(如,混亂)
3.大部分人都很不喜歡不確定狀態,因此都會極力回避;
4.如果一個人不能對引起喚醒的情況進行歸因的話(“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那么,他的喚醒程度就會逐漸增強;
5.隨著不確定狀態的增強,減少不確定狀態的動機就會增強;
6.極度不確定的個體通常將會接受那些能夠降低不確定程度的最初有效的方式(如,進入催眠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