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中,有三種關系處理起來比較費神,我們只有站在更高的立場上認識了他們的關系,才可能設法使大家和諧相處,實現企業政治上的團結統一。
一、三個群體
1、老板
老板是企業的投資人,他不僅掌握精英與普通員工的命運,要掌握著企業的興衰。許多老板把企業的經營權交給職業經理人,但他們仍然會對企業進行一些企業政治上的干預。也就是說,表面上,老板會依法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背地里,還會用一些政治手段。
2、精英
精英層是企業的管理者,他們相當于人的神經系統,是向肢體傳遞大腦指示的,如果這個系統出了毛病,那么,大腦的指令就得不到執行了。
他們是老板任命的職務代理人,但他們的智慧不一定比老板差,他們會利用老板賦予的權力周旋于客戶、供應商、員工之間,他們可能成為老板、客戶、供應商、員工的利益代表者,并促進自身利益最大化。這正是老板進行企業政治干預的原因之一。
3、普通員工
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未來可能擠身于精英層,但大多數將是勞苦大眾,盡管他們有一些小心眼兒,作為弱勢群體,作為商品價值的直接創造者,他們往往得不到本應屬于他們的回報。他們的利益或者被老板拿走,或者被精英們拿走,他們根本無力反抗。
解放前的工會,是由精英分子領導的工人群眾組織,他們在與精英、老板的斗爭中,的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當老板(或代理人)選拔精拔精英分子的方法、結果出現了漏洞,個別精英才可能被留在平民中,比如說,大連東芝電視的罷工就是這種情況。
二、和則利,斗則傷
老板是投資發起者,精英是組織員工創造價值的人,普通員工是直接創造價值的人。如果他們能和睦相處、齊心協力,彼此利益巨大;如果相互產生了間隙,勾心斗角起來,彼此利益將會受損。
古往今來,“離間計”不知讓多少英雄為之敗北——如果劉邦不離間項羽與范增,皇太極不離間崇貞與袁崇煥,美國人不離間蘇共與蘇聯精英、人民群眾,也許歷史統統都要改寫。
搞垮一個企業最卑鄙、最有效的辦法,并不是市場競爭,而是“離間”老板與精英、普通員工,使其禍起蕭墻。許多涉及中國國家安全的事件,都能找到外國國家情報機關的影子,甚至許多為政府出謀劃策的智庫、幕僚,都與這些機關有著某種瓜葛。
在2009年9月24日聯合國大會的發言中,奧巴馬講到許多國家譴責美國在金融危機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時,他說,“同各位一樣,我的職責是采取符合本國和本國人民利益的行動,我絕不會為捍衛這些利益而道歉。”美國政府完全有可能將“離間計”用于對其構成威脅的國家的領導者、精英、群眾身上。
古往今來,由于老板聽信讒言而導致失敗的悲劇數不勝數。
三、老板的手段
一旦老板聽信了讒言,或者格局變小,或者欲懲罰破壞經營秩序者,他們都可能發動企業政治攻勢。
1、讓精英相互牽制
用一群普通精英代替一個高水平精英,或通過分權的方式,使精英們相互制約。或者是聯合一部分精英,對付另一部分精英。一群人一群心,這個企業必定成功不了,為了實現思想統一,他們必須采取民主,這將大大降低企業的決策速度,也將失敗于瞬息萬變的市場。歷史證明,民主是使穩定的手段,并不是發展的手段,要發展必須集權。亞洲四小龍、四小虎,包括中國的發展,統統都是集權的結果。
2、用治理體系制約精英
治理體系就是一種光明正大的手段,這是智慧高超的老板們的專利,因為他們既能做到仁義道德,又能顧及蠅營狗茍。企業的規章制度是老板、精英、群眾對彼此的一種承諾,這也是束縛精英層的具體方法。老板通過監事會監督董事會與經理層,內部監察監督普通精英層,通過精英層監督普通民眾,以迫使精英、民眾不敢枉為。當然,老板還會使用許多懷柔政策以達到恩威并濟,相比之下,這種懷柔政策操作難度更大,技巧性更強,效果也更突出。
3、聯合普通民眾制約精英層
老板掌握了精英層,只能算掌握了半壁江山,如果能掌握普通民眾,才算江山一統,可惜大部分老板都沒能認識到普通民眾的重要性。毛澤東的成功,一半是靠精英的幫助,一半是靠普通民眾的支持,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他完全是依靠紅衛兵打敗了精英。然而,只有精英才能管理好一個國家,改革開放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建國大業》中,毛澤東說,“政治,就是讓他們的人少少的,讓咱們的人多多的。”如果老板能團結所有的精英,所有的群眾,從根本上避免企業政治,這個企業的力量將是無窮大的。
四、精英與民眾
精英與群眾在企業政治中都是被動的,但他們,尤其是精英層一點都不比老板笨。《資治通鑒》使人盡識人心險惡,《鬼谷子》幾乎成為禁書,這些政治活動的研究成果,令統治階級心驚膽怯。因為精英與群眾可以通過學習,逐漸掌握,并有能力與老板展開對抗。
1、精英結黨
有造反能力與智慧的一定是精英,面對老板強大的企業政治攻勢,精英們就會結黨應對。當然,老板未必不喜歡精英結黨,比如說,許多皇帝都要建立左右派,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有時,精英結黨也是老板的一種折衷選擇,盡管這種作法并不智慧。
2、群眾聯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群眾只有在精英的領導下,才可能爆發強大的力量,否則,只能算是烏合之眾。用政府的話講,“不明真相的群眾,受別有用心分子的挑唆。”事實上,藏獨、疆獨、臺獨的本質就是精英分子(達賴等)利益受損后,與利益受損的民眾聯盟的一種表現形式。
像毛澤東這樣的精英分子,卻沒被國民政府選拔出來,加之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他必定發動農民革命,以徹底打敗國民黨。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最先進的組成部分之一。
3、直接對抗
當老板力量過于弱小時,就可能被精英們直接打敗,并取而代之,這就是精英層發動的改朝換代,比如說曹丕廢帝、袁世凱逼宮、宗慶后對抗達能。這種直接對抗的現象不會太多,絕大部分老板都可以主導企業政治,不會輕意劃江而治。
經濟學研究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明白經濟問題背后的真相。只有明白企業政治勢力的主要構成以及有關手段,才可能跳出政治斗爭,從旁觀者的角度理清頭緒,促進老板、精英、群眾的大團結!
消滅企業政治,實現大團結,是企業政治活動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