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揭示了企業成功的商業邏輯,而戰略規劃就是尋找這種邏輯——企業的目標為何,如何達成目標,依據是什么。戰略就是為了讓企業明確“有所為,有所不為”,能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市場上站穩腳跟,成為細分市場的領導者。而且,這個邏輯給員工講清楚了,能讓員工全力以赴,盡力而為;給客戶講清楚了,能讓客戶信任,合作共贏;給投資商講清楚了,能讓投資商增加信心,同鑄輝煌。
戰略的本質就是選擇,但選擇并非簡單的取舍,而是要形成聚焦、合力。即放棄那些會分散精力,與核心領域不相關的業務,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地做應該的事,正確的事。實踐證明,沒有戰略只靠不斷試錯,其代價相當之大。同時,沒有戰略的企業,由于看不到前景無法凝聚人心,也不可能形成合力。所以,企業的唯一出路就是認清形勢,從基礎工作抓起,認真梳理和規劃戰略。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戰略,包括發展方向、發展規劃、競爭戰略和經營方針等。合作社生存的關鍵是什么?說到底就是市場和利潤,沒有市場就沒有利潤,沒有利潤,合作社就無法生存。當理事長要有群眾基礎,要樹立威信,就必須有所作為,能給社員或投資人帶來最大利潤;能帶領全體社員創造盡可能多的利益;讓社員或投資人口袋里的錢一年比一年多,這樣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說話才有份量。
近年來,合作社的數量迅速增加,到2012年底,全國共有68.9萬家。但合作社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影響因素眾多,其中,合作社自身的問題不容忽視,比如,發展方向模糊,戰略目標不明確,機制不靈,內部人員結構失衡,技術管理人才匱乏,市場開拓被動,內部機構設置不盡合理等。合作社今后到底如何發展?如何生存與做大做強?做好規劃很重要。
湖北省仙桃市泉明漁業專業合作社聯社,成立于2008年元月,理事長吳泉明十分重視合作社的戰略規劃,僅用三年時間就組建了七個基層漁業合作社,發展農民社員1019戶,養殖水面達三萬多畝。戰略規劃實施的第三年,社員人均純收入就達13500元,比仙桃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一倍還多。不僅如此,他們還制定了一個做大做強的五年發展規劃。從2011年起,該合作社將在五年內共吸納農民社員3000戶,發展養殖水面10萬畝。同時實施品牌戰略,通過注冊“泉明”牌商標,推行標準化生產,開展全方位服務,立志把合作社建成“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養殖示范場和示范合作社”。
在戰略規劃中,首先,應該明確未來收益的可預測性、增長潛力,要有弱點評估,看看是否存在某個單一的致命弱點等;其次,要設計好商業模式、品牌體系和企業文化。其中,品牌建設的三個體系非常關鍵,即:理念體系、傳播體系和管理體系。具體來講就是——
第一,明確并梳理好品牌的理念體系,即企業的愿景、定位、核心價值、口號等;
第二,傳播內容要長期保持一致,傳遞一種相互支持自成體系的聲音,讓品牌在顧客頭腦中留下深刻烙印;
第三,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體系,即品牌戰略規劃與執行。
另外,企業文化如何自然地變成團隊成員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團隊的行為中也很關鍵。在國際合作社發展歷史中,特別強調合作社的基本原則,如民主管理、經濟參與、盈余返還、對社員進行合作教育等,并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合作社的基本價值,如自助的價值(積極性、創造性、責任感、獨立性、自己的事自己做),互助的價值(合作、團結、和平、集體行動),民主的價值(平等、參與、合作),普遍的價值(全球性、開放性)等。
同時,注意戰略規劃不可或缺的7大步驟:(1)深入細致的市場調查和用戶分析是整個戰略規劃的基礎;(2)競爭對手調查和分析是制定戰略規劃的重要環節;(3)目標客戶的本質需求,即闡明客戶最想要的產品、服務及體驗是戰略規劃的基本內容;(4)找到使命和定位,用一句話描述清楚企業存在的價值是什么,企業的長遠目標和發展方向是什么;(5)成功要素和風險分析,以及保證措施和應急預案;(6)組織架構設計和財務分析;(7)目標分解與計劃實施,即把相對宏觀的計劃變成具體的行動步驟,變成可以衡量、監督、檢查的行為,并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上,如此才能有效執行。
總之,要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際情況,高起點繪就發展藍圖,制定長遠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戰略規劃。明確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從而突出各階段工作的重點,一步一個腳印,使合作社能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避免發展中的大起大落,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