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度強
在中國,新聞媒體是黨的喉舌,代表著政府的聲音。在中國老百姓心中,報紙、電視和廣播的觀點,就是黨和政府的觀點。因此中國的媒體,比國外媒體有著更大的權威性。
另外,從文化環境而言,中國社會不同于西方以個人主義為思想核心的文化環境,而是一種以集體主義為思想核心的文化環境。所以相對于西方的消費者,中國人更注重口徑一致的宣傳,更容易受到來自作為政府代言人的媒體的影響。
因為如此,《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可以讓股市狂升或暴跌;媒體的一篇報道,可以讓企業出名或死亡。
也正是有著這樣的社會現實,使新聞策劃在中國特別有用武之地。因為通過新聞進行的宣傳可信度特別強,消費者容易“盲從”。有許多事(包括觀念、觀點、潮流、傾向等),單靠做廣告不一定能讓消費者相信,但如果通過新聞來表達,則很容易對消費者產生影響。
【案例】“無抗奶”承諾,“光明”引發乳業震蕩
2002年5月13日,北京多家報紙刊發了一篇文字頗為近似的報道:上海光明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佳芬在4月國家經貿委市場司召集的乳業巨頭會上(有媒體另稱為“公開場合”)表示,光明已經向上海市有關部門承諾,將于近期在上海全面推出“無抗奶”,達到牛奶不含抗生素的國際標準,并推廣“無抗奶”概念。這是媒體第一次出現“無抗奶”的報道。
6月,光明乳業在全國范圍內承諾“無抗”,并在包裝上都印上了“無抗生素”,然后又將其“無抗奶”的概念通過新聞在全國進行了一次“轟炸”。比如在杭州,《今日早報》于2002年7月3日以《你喝的牛奶有抗生素嗎》為題,用大半個版面的篇幅,對光明乳業推出的“無抗奶”進行報道。全國的許多地方媒體,也紛紛刊播了介紹“無抗奶”的文章。
光明的舉動,使“無抗奶”立即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也引發了一場“乳業震蕩”。
“有抗奶”是指抗生素殘留超過安全標準的牛奶,而“無抗奶”是指采用不含抗生素的原奶生產的牛奶制品。據報道,歐美國家禁止抗生素殘留超限量的牛奶上市,比如歐美國家對青霉素類藥物殘留的限量為千萬分之四至十。因此,“無抗”是一種標準而非品種。
有資料顯示,我國一般奶牛場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凡經青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治療過的乳牛,其牛乳在一定時期內都殘存抗生素。那些對青霉素、鏈霉素過敏的人如果飲用了含抗生素的牛奶,很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健康受到威脅;而對一般人群來說,在人體內富積殘留的抗生素也會使人體對抗生素類藥品產生抗藥性。
由于我國至今還沒有統一的牛奶抗生素檢測標準,所以對市場銷售的牛奶也沒有設置抗生素殘留強制性的限制。也正因為如此,才給光明乳業贏得了巨大的炒作空間。
對于光明乳業“擅自”率先叫賣“無抗奶”概念,引來了不少業內人士的反擊。
光明的競爭對手伊利集團向媒體表示:光明牛奶宣布“無抗”不可能100%做到,因為,光明在內蒙古的奶源基地也是一家一戶送的牛奶。一頭好一點的奶牛,一天產的奶大概只賣20元左右,而每次的化驗成本要50元。每頭牛都做檢測的可能性根本沒有,因此光明的“無抗”炒作,完全是為了打壓競爭對手的一種策略。
2002年7月底,在“無抗奶”的話題越談越熱之時,中國乳協出面澄清:中國市場上大多數牛奶產品是值得信賴的,沒必要“談抗色變”。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表示:“牛奶中抗生素含量不是牛奶的主要指標,它只是衛生安全指標中的一項,現在不宜炒作‘無抗奶’。再說,‘有抗奶’對人體到底有多大危害,也沒見媒體報道實例,‘無抗奶’更多的是企業的商業炒作。不過,既然消費者有這個希望,今后乳品企業應抓緊時間達到‘無抗’標準。”
也有人表示贊同:“光明乳業肯定是受了高人指點,這招夠厲害的,這說明乳品行業已經開始用國際行規來說話了。”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學分會名譽會長、內蒙古畜牧科學院營養學教授盧德勛這樣評價。
但不管業內如何爭論,意見如何不能統一,光明乳業的“無抗奶”策劃卻使其贏得了絕對的市場主動。首先是各地的消費者在各種有關“無抗奶”的新聞報道的“知識普及”中,普遍形成了一種“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態度,在買牛奶的是后都會看一看是否“無抗”,如果不是就不買。而消費者的這一態度,又促使其他牛奶企業不得不匆忙跟進推出“無抗奶”,其中也包括曾對光明乳業的炒作進行指責的伊利集團。這又在無形之中為光明乳業樹立了“無抗奶老大”和“最關注老百姓健康”的良好形象。
點評:實際上,“無抗奶”的宣傳,是把個別企業的企業標準,通過新聞報道的“權威性”,使其轉化成了社會標準。而如果通過廣告等手段來推“無抗奶”,消費者會認為是企業的一家之言,不會信服。
這一新聞策劃的結果是有效打擊了不生產“無抗奶”的企業,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光明的品牌,也有效提高了自己的市場銷售。因此這一策劃是非常成功的。
●另外,“富亞老板當眾喝涂料”(具體案例見第二章第5節“新聞策劃的創造性原則”)和“天津愛民醫院的‘胖’新聞”(具體案例見第二章第10節“新聞策劃的產品關聯性原則”)這兩個案例的成功,也都得益于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如果不是媒體進行報道,像“老板喝涂料”這樣的奇事,消費者是會懷疑其真實性的,“這個老板真喝了嗎?”、“涂料喝下去又怎么可能沒事?”,這樣的懷疑,將使“突出富亞涂料的環保性能”這一策劃目標無法實現。天津愛民醫院也是一樣,如果它把自己的減肥成果只是通過廣告“自夸自說”,那么可信度會大打折扣,將遠遠達不到通過新聞報道所獲得的宣傳效果。
●通過這些案例不難看出,可信度強,是新聞策劃容易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