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中國電子商務目前的發展基礎來講,互聯網用戶已接近3個億,占中國人口總數的10%,所有互聯網上運營總量接近410萬,網站總數達到84萬。可以想象,這個市場規模和企業進入這個行業的數量是很大的。“從支付角度看電子商務,很多人認為電子商務就是網購,但是在我們看來,所有通過互聯網進行商品銷售和服務提供的,都是電子商務”,高佳卿先生說,從支付上講,很多虛擬產品、數字內容,甚至一些交易現象都是電子商務。互聯網發展,將來一個最主要的方向肯定要走電子商務,在這一領域,網購和其他的服務,創新空間非常大。
對于電子商務目前存在哪些問題,高佳卿先生表示,就某一類產品網上電子商務來看,目前大量的電子商務網站在模式甚至產品上都模仿復制得非常厲害。這個問題背后最主要的可能性就是網站對自己的用戶定位不太準確。每家企業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營銷模式的用戶定位。每家企業都希望別人知曉自己的品牌,希望有用戶進行訪問,隨之產生銷售。可當前很多企業僅是簡單地復制、拷貝別人的模式和產品,簡單地去吸引別人已經穩定的客戶群,而沒有借用行業和市場這個大環境。在互聯網上做電子商務,拋開技術架構、拋開網絡上的展現,實際上無論是背后的商業模式,還是網站表面一些功能展現,都要處處體現客戶為中心這個原則。圍繞這個中心展開的服務才是符合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
說到電子商務的發展將迎來哪些機遇,高佳卿先生表示,2008年首信將為奧運會提供多語言服務。奧運是一個全球大家庭聚會,體育使大家走到一起,可語言上的障礙一直難以消除。語言的障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商務繼續發展的一個障礙。首信利用國內26家科研機構,國外的日本、德國、歐美、韓國、美國等很多科研機構,一起搭建一個在線平臺,包含了語音識別、在線機器翻譯,以及在線語音合成。提供的語言方式有多種渠道,包括互聯網、手機、特定終端,甚至包括首信投資建設遍布北京的信息平臺。多語言的服務不僅僅是信息服務,實際上某種程度上是多元的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