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的六大特征
1.能量巨大:博恩?崔西說:潛意識是顯意識力量的3萬倍以上。
2.最喜歡帶感情色彩的信息。
3.不識真假,直來直去。
4.易受圖像刺激。
5.記憶差,需強烈刺激或重復刺激。
6.放松時,最容易進入潛意識。
上述概念,看上去挺復雜,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比如,在你初學騎自行車的時候,你知道自行車向右傾斜的時候,你向右打彎,自行車就不倒了。同樣,自行車向左傾斜的時候,你向左打彎。這個概念,在你剛剛學的時候,就停留在“意識”層面,當出現傾斜時,你有“意識”的按照概念行事。后來經過反復的練習,你下意識的做出反應,這就是說,你將“意識”層面的概念,變成了“潛意識”的行為。
再例如,本人非常喜歡跳舞,購買了N多的VCD教學盤,按照每一個舞步,看了一遍又一遍,還私下里反復的模仿了幾次。但當親自光臨舞場,音樂響起,新學的舞步一個也沒有記住,全忘了。為什么?沒有將一個動作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這部分知識、動作、經驗、體會、感知等等沒有變成你自己的;就是因為,沒有將“意識”,變成“潛意識”。
聯想到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大多書寫了企業的使命、價值觀、制度和政策等等。一個企業的管理者,期望全體員工遵守企業的制度和政策,但是,這個制度起初,只是停留在員工的“意識”層面,就像上述例子一樣,干起工作來,就全完了,隨心所欲。只有當企業文化被反復的強化和同化,將企業文化滲透到員工的心靈,融入到員工的血液,深入到員工的骨髓里,變成“潛意識”,一個員工就養成了“習慣”,所有員工的“習慣”形成了工作“氛圍”,這個氛圍就是企業文化,由此一個偉大的組織就誕生了。
由于“潛意識”不識真假,直來直去。這就是說,員工也可以養成好的“潛意識”,也可能養成壞的“潛意識”,關鍵在于我們要什么樣的企業文化?
如何將企業文化由“意識”,變成了“潛意識”?由制度變成員工自覺的行為?
韋爾奇曾說過,當企業的員工,在半清醒狀態,能夠背得出企業的使命和價值觀、愿景的時候,企業文化才起作用。
被員工稱為“瘋子”的王璞總裁,實行的辦法是隨時考問員工關于企業文化的內容,答不出來者,被重點反復的考問,通過把員工也“逼瘋”的“瘋子”方法,將企業文化滲透到員工的心靈,融入到員工的血液,深入到員工的骨髓里,變成文化“潛意識”。
海爾和蒙牛通過即使激勵尤其是負激勵的方式,通過閉環控制的、嚴謹的制度反復強化,形成了員工企業文化“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