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旺/文
燃夢幼教培訓師的價值在于能切實有效的協助培訓服務購買者解決問題,借助專業培訓和解析技巧達到培訓的預定目標,這是燃夢幼教培訓師區別于院校理論派和技術兼職派培訓師的根本。培訓中正狀態的形成能幫助燃夢幼教培訓師盡快的走出成長境界的束縛,形成自己獨特的培訓風格,更順暢的達到培訓預定目標。
培訓師中正狀態,是一種在內心平和下的中立和正直,是一種第三方的觀察和思考狀態。易經《易.離》篇中指出:“柔麗乎中正”, 古文學家高亨注解為:“象人有柔和之德,附麗于正道。”柔和之德,就是培訓師的中正之道。培訓師中正狀態能夠幫助培訓師更好的認知自我,不偏激,不自負,保持良好的服務心態,能夠更好的幫助培訓師深入了解培訓服務購買者的實際需求,站在他們的角度去制定培訓內容,最終達到培訓服務購買者所需要的培訓效果,有效解決問題。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也是燃夢幼教培訓師開展培訓服務的指導準則之一。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即使是在外貌上幾乎一模一樣的雙胞胎也存在個體差異。燃夢幼教培訓師的服務對象(投資人、園長、老師、家長)同樣也存在各種源自不同生活經歷和不同人生價值取向的差異。燃夢幼教培訓師不能希望或要求服務對象的看法和自己完全一致,甚至企圖讓所有人的想法完全一致,這顯然很難實現,甚至會給自己和培訓服務購買者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培訓服務購買者購買培訓服務,顯然不是因為培訓師的身份,因為那些身份只是屬于培訓師的“光環”,不能給他們帶來效益,也不能為他們解決問題——這是院校理論派培訓師的軟肋所在;也不是因為培訓師的技巧,因為那些技巧只是屬于培訓師的“展示”,他們付費不是來看培訓師“表演”的,更不是來體驗“熱鬧”的——這是技術兼職派培訓師的短板所在。燃夢幼教培訓師應該牢牢的記住:我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為了協助培訓服務購買者提高自身經營、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增長園所效益的目的;是為了協助培訓服務購買者解決他們所領導團隊出現的技術和思想層面上的問題,最終達到增長園所效益的目的;是為了協助培訓服務購買者解決和緩和家園共育中出現的摩擦和紛爭,最終達到增長園所效益的目的。無法有效幫助培訓服務購買者解決問題,“光環”就會慢慢的黯淡無光,“技巧”也就變成了花哨的伎倆。
燃夢幼教培訓師進入中正狀態前會存在外顯狀態和塑性狀態這兩種過渡狀態。外顯狀態是指培訓師掌握了專業培訓技巧、解析技巧和培訓工具后,因受到培訓服務購買者逐漸稱贊而逐漸聲名在外,自信滿滿,滿足于“專家”、“教授”、“導師”的尊稱,性情張揚,很有銳氣,對質疑很敏感,覺得沒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在服務過程中喜歡顯露自己經歷、知識、成就和技巧,并好為人師,在服務過程中經常在未深入了解情況時的從自己的角度給出未經推導的建議和方法;塑性狀態是指培訓師在外顯狀態遭遇挫折反思后開始沉淀、內斂的一種狀態,擁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和能量,散發出強烈的自信,形象愈發專業,對人和氣,能溫和的面對和接納質疑,對自己的言行有約束,會給人一種若有若無的權威感和距離感;中正狀態是培訓師經過不斷的對服務進行總結和升華,不斷的思考和修煉后進入的狀態,也是燃夢幼教培訓師的最終狀態,此時不會再刻意裝扮自己,已經看不到外顯之氣,給人予大海般深邃和平靜的自然、和諧感受,所有的形象、技巧、氣場盡在服務過程中為實現培訓預定效果而展示,一切的技術都化成了化育萬物精神存在。
燃夢幼教培訓師的中正狀態的是每一個培訓師要努力追求的終極狀態,牢記并恪守培訓師的準則,時刻提醒自己的工具價值,盡快度過外顯狀態進入塑性狀態,然后慢慢的通過不斷的修煉進入中正狀態,為培訓購買者提供有效的服務,實現以學員的的成長和發展為導向,以調整思維方式、轉換觀察視角、激發自覺意識、改善行為習慣為目的,憑借鏈接的手法、通過演繹的過程、運用觸動的技巧與學員就理念、方法和技能等內容進行良性互動和有效對接的服務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