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一:講師登臺
俗話說:見多識廣。幼教工作者參加的學習、培訓活動多了,和培訓講師接觸的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比較,因此講師登臺的細節一定要注意登臺流程:主持人介紹→音樂襯托→空臺登場→靜場起音→定神起調。
細節二:講師眼神
講師登臺后,口未張眼先動,通過眼神和學員進行交流,同時收集學員情緒、反應,傳遞講師情緒,組合使用眼神技巧:前視、環視、側視、虛視、閉目、點視、仰視、俯視。
細節三:講師服裝
講師登臺后站在講臺上,全場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講師身上,特別是講師的服裝身上。講師頭戴個大帽子、穿短袖、穿涼鞋都會使自身專業形象大打折扣,會讓學員覺得講師對她們不尊重,特別是身穿短袖會露出體毛不雅,演講中手勢的運用也會容易走光,謹記服裝三原則:不露、不透、不緊。
細節四:講師手勢
講師在培訓過程中經常遇到超過百人的場面,這時候后面的學員基本看不清講師,只能大概的看到講師的手勢,如果講師的手勢長時間停留在中下位,基本上手勢的運用失去效果,同時手勢單一也容易讓學員產生疲勞,失去吸引和強調的意義。
細節五:講師聲音
講師在培訓過程中如果長時間用同一種語氣、語調和語速容易讓學員昏昏欲睡,對講師和學習、培訓內容失去興趣,宜高音、中音和低音結合使用,輕音和重音替換使用。牢記訣竅:快要吐字清,慢要發音重。強調用重調,吸引用輕調。
細節六:講師互動
講師在培訓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唱獨角戲,應根據學員反應及時互動,調動學員情緒,激發學員參與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用適宜的互動方法:提問法、活動法、游戲法、語言引導法、動作引導法、學員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和分組競爭法。
細節七:講師控場
講師在培訓過程中有時會遇到現場秩序變動,此時不能坐視不理,應進行控場維護和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紀律,不能大聲斥責,更不能辱罵,這是講師無能的表現,應使用適宜的控場技巧:辨別學員類型(支持者、反對者、中間派)→選用控場方法(身體靠近法、提問互動法、游戲轉移法)。
細節八:培訓內容
講師在培訓過程中不要過多使用和主題無關的素材,培訓時間是有限的,應在單位時間之內盡可能完成預定目標,談古論今、嬉笑怒罵、聲情并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員,但從長遠看是講師發展的硬傷,特別是多次參與學習的學員會覺得毫無新意、味如嚼蠟,盡量不要談論國家政策和個人信仰等無關主題的內容。同時一定要牢記盡量按時結束培訓活動——不能有效控制時間是培訓講師能力有缺和不足的體現。
細節九:課件結構
講師在培訓過程中一般會使用到課件(PPT)作為輔助工具,課件內容的顏色盡量不要超過3種(圖片除外,不會看起來花花綠綠),不要排版的密密麻麻(字數太多可多分幾頁),字體和字號盡量全篇統一(盡量用黑體或微軟雅黑),能用圖就不用字,能用詞就不用段落。課件是講師的臉面也是講師的名片,課件制作的能力體現了講師的專業能力。課件結構要素:首頁、目錄頁、過渡頁、內容頁、尾頁。
細節十:職業道德
講師在培訓活動中和培訓活動后,或在培訓課件中(結尾)未經邀請方同意盡量不要留下個人的聯系方式,課件的模板盡量使用邀請方提供或使用邀請方LOGO,這是培訓行業約定俗成的規則。留下聯系方式雖然便于和學員溝通和交流,但在無形中也會給邀請方帶去學員流失的壓力和顧慮,影響下一次的合作。職業講師一般只提供培訓服務不進行經營銷售,有分工有合作,唯此才能廣開門路,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