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檢查不能“例行公事”
安全檢查是各地、各企業抓安全的常規手段,也是安全管理的“保留節目”。但是,安全檢查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一遍又一遍,為何客觀存在的安全隱患卻難以得到及時發現和有效治理,老問題不絕、新問題頻出呢?關鍵是安全檢查缺少真功、狠功、細功,總是以“例行公事”的態度、刻板的流程聽匯報、看材料、查現場、作反饋。而這些聽到的匯報、看到的材料都是事先精心加工反復推敲過的,查看的現場都是經過精心裝扮的,由此而形成的反饋意見當然是“一片大好”。哪一個受檢查單位不想給檢查組留下好印象,誰都不愿意被別人揭短、戳瘡疤。如果檢查組沒有別出心裁的手段,缺少另辟蹊徑的方法,總是“例行公事”的公事公辦,按照老方法、老套路依葫蘆畫瓢,許多安全隱患就會被視而不見,安全檢查就會成為轟轟烈烈走過場、認認真真搞形式的“面子工程”。
眾所周知,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的,安全工作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安全生產檢查,本質就是要查找安全隱患,說白了就是要“挑刺”,要在雞蛋里面找骨頭,讓每一個事故隱患的蛛絲馬跡都無處遁形,如此,才能使安全生產逐步向好。
可見,要提高安全生產檢查的客觀效果,就必須在檢查的方式上來一次深刻的變革??蓪ⅰ袄泄隆钡臋z查轉變為小型分散、機動靈活的暗訪,并授予暗訪組“尚方寶劍”,賦予他們一定的“生殺大權”,不聽匯報、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要求,以“重在落實責任,重在消除隱患,重在防范事故”為準則進行全面檢查,全面監督。這樣的檢查可以讓檢查組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地看到各地方企業的安全生產“素顏”,使那些舉目可見、隨手可抓、觸目驚心的安全隱患能夠徹底消失。要想讓暗訪組拿著放大鏡和顯微鏡也難以找到安全隱患的蹤影,就必須以嚴格的檢查筑牢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兩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