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我院殘疾學生陳秀成和岑潔恩
目前我院有殘疾學生9名。在我院,他們是特殊的。特殊是因為,他們身患殘疾,從他們進入大學校園第一天起,惠州學院的領導和老師就根據他們的情況,為他們規劃好大學4年的培養計劃。但他們又是普通的,他們在學校和身邊人的關愛下,和大多數身體健全的學生一樣,在校園里學習、生活,順利畢業、就業。近日,記者采訪了其中兩位殘疾學生,分別是來自09級建土系的陳秀成和09級經管系的岑潔恩。回首四年的大學生活,他們都對學校領導、老師和同學們四年來的關心、支持表示深深感謝。
“他們給我一種家的感覺”
兩歲時,來自河源市和平縣一個農村家庭的陳秀成經歷了一場大火,他的臉部大面積皮膚組織被破壞,整個右手掌被燒掉,左手只剩下嚴重變形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由于父母擔心他不能寫字,無法上學,陳秀成就在家用左手的三根手指抄三字經抄了一年。苦練寫字之后,他走進了校園。“小時候會介意別人異樣的眼光,中學后就習慣了。初中時的語文老師對我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高考時,老師建議他報考特殊學校,但他希望老師把自己當作正常學生看待。最終通過努力,他考上了我院建土系工程管理專業。
剛到學校,系領導就在門口接待他,了解他的情況,對他表示關心。第一節高數課上,系輔導員鄒文娟去看望他,還給他帶來了困難補助500元。“他們給我一種家的感覺。”后來系里為他制定了幫扶計劃,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從大一到大四,陳秀成就在教研室當一名資料管理員。系書記許秋娟告訴記者,在社團招新時,系里還特意叮囑社團說,除非真的是能力不足,否則不能因其外表歧視他。陳秀成因此憑借自己的能力,進入系學生會秘書處,并一路成長,在大二成為系學生會秘書長,大三成為系學生會主席。老師經常在生活點點滴滴上關心、問候他,“書記是看著我成長的”。前年,學生處陳璐處長還在快過年時帶上慰問金,去慰問他的學習和工作。
談到要感謝的人,陳秀成還提到了他的師兄魏澤科。當時作為輔導員助理的魏澤科帶著他參加各種學術科研項目,還經常請他吃飯,在學習、生活上給予他很多幫助。“前段時間,家里有急事,師兄就把他剛發的3000元工資借給了我。”
“如果沒有他們,這四年會很艱苦”
13年前,岑潔恩還是初一學生時,不幸遭遇車禍,從此落下左腿殘疾。“我要上大學,我要挺下去!”出院后,潔恩在家臥床靜養了3年,傷痛依然折磨著她。但她強忍著傷痛,重新返回中學校園,努力學習。2009年,她順利考進我院經濟管理系,圓了大學夢。
“大一剛開始我是坐輪椅的,上課時女生推我到教學樓下,再由男生把我抬到教室去。”潔恩很感謝他們。剛進入大學,很多師姐都去看望她,推著她逛校園、聊天,她覺得很開心。有一次,因為無法忍受傷口的疼痛,她哭了。“師兄師姐一直安慰我,不斷跟我開玩笑,陪著我。”最讓她感動的是,在她生日的時候,她收到了班主任的短信祝福。“想不到他會記住我的生日!”已經臨近畢業的潔恩回憶起來,仍激動不已。
潔恩告訴記者,進入大學后,她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有那么多學校領導、老師關心她。由于行動不便,學校特意幫她安排了一樓的宿舍,還請同學幫她打飯。“之前學生處陳璐處長來看過我,她總是握著我的手說,加油哦。”系主任和輔導員、班主任還親自到她增城的家中進行拜訪,了解她的更多情況,以便幫助她順利完成大學四年學業。“無論如何也要讓她過完大學四年。”系主任曹倉說。
為了感謝幫助過她的人,潔恩參加了她大學里唯一的一個比賽——“感恩從愛心開始”演講比賽。她認為,比起一個個寫感謝信,演講比賽的感染力更好。當記者問起想對幫助過她的人說些什么時,潔恩說,“很感謝他們,如果沒有他們,這四年會很艱苦。感謝他們給了我機會,讓我在大學里成長起來。”
“在惠州找工作就包在我身上了”
臨近畢業,岑潔恩和陳秀成開始找工作。目前,潔恩在增城一家大型醫院負責收銀工作,但還處于試用期。談起這次的面試經歷,她坦言,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聽說增城一家大型醫院要招人,她就去面試了。面試過后的一個月里,她都沒有再接到通知。就在她不抱希望的時候,她接到了醫院人事科科長的電話,表示要給樂觀向上的她一個機會。潔恩便開始了她的工作。
陳秀成在學校的推薦下,目前則在深圳一家檢測公司實習,做樁基檢測工作。這與他所學的專業并不對口,但因為感興趣,他便主動去學了。他所在的公司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陳秀成在實習期間,積極主動,任勞任怨。等他正式畢業后,公司聘用他的機會達9成。
“在大學里面,我沒有墮落頹廢過。”陳秀成告訴記者。現階段,他正在為成為一名建造師而努力。他說要參加工作兩年,積累工作經驗后才能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