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11點42分,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鳳凰社區柳溪工業園發生滑坡災害,導致多幢廠房側塌,多人失聯。經初步調查,國務院調查組認定,此次滑坡不是山體滑坡,不屬于自然地質災害,是一起生產安全事故。
痛未定,思已起。事故原因從天災到人禍的反轉,凸顯了一些人對安全生產的漠視。人們不禁發問,事故發生有沒有預兆?相關部門有沒有采取預防措施?生產安全何時才能杜絕“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防患于未然。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一座高達102米、體積達300多萬立方米的巨大“渣土山”發生滑動,是否真的沒有一絲一毫的隱患預兆?根據國土資源部官微通報稱,垮塌體為人工堆土。人工堆土垮塌的地點屬于淤泥渣土受納場。堆積量大、堆積坡度過陡,本就容易導致失穩垮塌,更沒有防護措施進行支護。不論是沒有及時發現問題,還是忽視了問題的存在,相關部門都難以推卸安全生產思想麻痹、責任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力、規章制度執行不嚴、隱患排查治理不徹底的責任。
不可否認,隨著經濟社會的急速發展,人們不得不面對城市發展帶來的困擾。在生產的速度與安全之間,有些人逐漸迷茫,甚至困惑。于是乎,一些企業安全生產“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但卻是“雨過地皮濕”,安全生產掛在嘴上,落實在會上,要求在墻上,工作中依然我行我素。殊不知,安全生產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是不能逾越的發展“紅線”。只有把問題隱患發現在前、解決在先,才能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讓安全事故最大限度減少,盡最大可能避免慘劇。安全生產,更是一項長久堅持、貫穿始終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搞一陣風,應當時刻緊繃這根弦,在思想上常備不懈,在行動上高度自覺,不斷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
安全無小事,責任大于天。安全生產,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頭連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忽視安全、違規操作都將付出沉重代價。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一切說辭都蒼白無力,一切理由都于事無補。
面對生產安全事故,每一個人都要深刻反思安全生產漏洞,充分吸取事故深刻教訓,切實落實和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將安全生產的各項措施要求落實到生產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人,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要真正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實到各類隱患排查和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中,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薄弱環節整改,形成長效機制,切實防范各類重大事故發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讓安全生產不再“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