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樣的行業,為什么不同?演藝行業的不同道路……
陳佩斯選擇劇本創作、固守傳統生活處于中產階層;趙本山著眼于二人轉的推廣和影視劇拍攝而名利雙收;馮小剛炒作概念引領需求成為演藝行業“長青樹”。
陳佩斯,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春節聯歡晚會的著名笑星,近年來轉戰話劇市場,推出《托兒》等不少好作品,但據《北京娛樂信報》報道,陳佩斯自己解釋,“為了做好舞臺喜劇,這幾年我損失了2000多萬的個人收入,現在只是一個中下等收入的普通中產階級。”陳佩斯粗略算道:“我自己走穴一次也能收入十幾萬,但現在我們一場演出一共才賣十幾萬,這其中包括演員們的報酬、付給演員所在單位的錢、演員的保險等。我現在的車是桑塔納2000,已經開了8年,幾乎都成了演藝界的笑柄。我從來不去高檔餐廳吃飯,我身上穿的毛衣還是10年前買的便宜貨”。
趙本山,90年代中期才開始出現在春晚的著名笑星,他從東北二人圍的全國推廣到《劉老根》、《馬大帥》系列電視劇的拍攝,在創作和商業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據說,《馬大帥3》僅播出權就賣了6000萬元,成為國內最賺錢的電視劇.
馮小剛,大陸著名電影導演,看準春節的一段時間,開創了大陸“賀歲片”概念,是7年賀歲片票房冠軍的創造者,巔峰之作《天下無賊》票房高達1.25億元,2008年《集結號》更是將票房收入推到2.6億元。
同樣在演藝行業,同樣是演藝明星,三人的境遇是不同的。
發展的透析:什么使他們產生了不同?
一樣的行業,一樣的明星,為什么會有不一樣的境遇、不一樣的成就?
商業模式的不同造就了他們不一樣的境遇,不一樣的生活和事業。每個人從事商業活動都會有自己的商業模式,企業從事商業活動同樣有自己的商業模式。
面對大眾的娛樂消費,三人的商業模式是不同的:
1、陳佩斯:傳統模式,寫劇本→演出→收錢,相對單一,模式相對固定、長遠、穩健,但也相對保守,和其它行業內的競爭者保持了基本同質化、相似的操作。
2、趙本山:現代模式,多棲發展,既拍攝電視劇,又拍電影、舉辦文藝演出,多方面開展自己的商業活動,多方面構筑自己的商業模式。
3、馮小剛:超前模式,從挖掘觀眾“春節觀賞需求”入手,以此為導向,抓住春節前的時間,短期內高效運作,對投資商許以高利回報、運營商廣告贊助、首映禮拉動等,調動各方面力量,使自己電影的每個環節都市場化、商業化,使它們都成為自己賺錢的部分,同時也使自己的商業模式得到有效掌控和取得空前成功。
所以商業模式不同,商業者的境遇也會不同,商業模式選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