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觀點:小企業要學會用忙人,大企業要學會用閑人。很多領導對“用閑人”感到不解,理由是既然是閑人,養著他不是增加成本嗎?
其實,凡事不可能都用金錢的標尺來衡量。養閑人是領導者的一種胸懷,一種長遠的戰略思考。大企業養閑人是為了給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中國人習慣說“大不了從頭再來”, 小企業做錯了可以從頭再來,企業沒有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是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的。領導大企業就像開航空母艦,在茫茫無邊的汪洋大海上行駛,一旦出差錯,可能就永遠也上不了岸了。因此,為平穩發展考慮,為未來發展考慮,大企業平時就需要養一些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的人。這些人平時是閑人,出現危急情況的時候他們卻能為企業保駕護航。
也許,企業的一些高管會說,難道我們不能為企業保駕護航嗎,為什么還要養閑人?企業的高管是內因,閑人是外因。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艘輪船,那么企業的高管就是輪船上的大副和專業水手,閑人就好比時而掠過輪船的海鷗,看似無用,但是我們卻可以據此預測和分析輪船所處的外在環境,及時識別暗礁和險灘。企業高管和閑人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問題的視野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因此,大企業要學會養閑人,就像戰國時期孟嘗君養的食客、門客一樣,看起來好像很浪費,但是這幫賢士在關鍵時刻卻可以派上大用場。企業越大,戰略眼光就顯得越重要。大企業領導者要有結交各路英雄豪杰為我所用的長遠考慮,在這方面投資不能太小氣。
潘石屹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養著120個設計師,而且還是國外著名的,這在其他房地產開發商看來簡直就是燒錢。很多人認為,設計師的價值就在于樓盤建筑之前設計出圖紙,之后就閑下來了,他們閑著還領高出普通員工數倍的工資,不是浪費嗎?何況,設計人員多的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需要時現抓都一大把。但是,潘石屹認為這120個設計師能夠在設計環節增加資源,讓他的樓盤獨具特色,有賣貴的理由,所以他寧可花大把的錢養著這些閑人,為的就是讓他們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這就是潘石屹的戰略思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前儲備資源。這種舍,是為了以后的得。企業的就是要有這種氣魄,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用理解解決問題,在專業領域以外就要舍得用錢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