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思維方式與我們的文化,與我們所居住的地域環境有關。中國深居內陸,以陸地文化為主,對外面的了解不夠,缺乏海洋文化的冒險精神,因此中國人形成了謹小慎微、封閉保守的思維方式。最明顯的是秦始皇為了抵御外敵的入侵修建了堅固的萬里長城。但是他沒有想到,多少年后,充滿冒險和掠奪欲望的西方列強不是通過攻打萬里長城侵略中國,而是從海上登陸。這掀開了中國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頁。秦始皇的思維方式就是典型的內陸封閉式思維。時至今日,盡管改革開放使中國人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震蕩和洗滌,但是,有些地方有些人還保持著這種封閉式的大陸型思維方式。所以說,思維方式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
正因為思維方式和文化有關,和語言的表達有關,因此思維方式可以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互相促進。我們學習西方管理學的過程,就是和西方文化和西方語言相互交流的過程。學習西方管理學不僅是為了學習西方人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我們還要從根本上深入地學習西方人看待問題的思路。學到這些關鍵的東西,才能從根本上有意識地改變我們的思維缺陷,以便跟上社會和時代發展的步伐,更好地勝任領導角色,領導好企業。
在太行山區,流傳著老外買柿子的故事。在柿子豐收的季節,位于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迎來了幾個前來觀光的美國人。他們看到又紅又大的柿子,告訴柿農他們要買1000個柿子,付款160元人民幣。柿農從來沒賣過這樣的大價錢,高興得急忙招呼老婆摘柿子。他爬到柿子樹上,用綁有彎鉤的長桿看準長得好的柿子用勁一擰,老婆就急忙在地上撿柿子。美國人覺得很有趣,拿起相機將柿農勞作的場景拍了下來。
美國人付錢后,柿農又認真地告訴他們儲存的過程,甚至怎樣用柿子釀酒釀醋等。美國人好奇地聽著,之后滿意地離開了。柿農看到地上的柿子提醒他們忘記帶柿子了。誰知美國人擺擺手說:“這個不好帶,還是你們留著吧。”
柿農怎么也想不通,天下竟有這樣的便宜事?都說洋鬼子不好糊弄,他們怎么做賠本生意呢?
其實柿農不知道,老外原本的目的就不在柿子,他們是為了拍柿農采摘柿子的紀錄片,拿到電視臺去播放,僅一個柿子的圖片他們就可以賣千千萬萬次。
故事中,柿農的思維方式是柿子只能靠賣賺錢,而美國人把柿農采摘柿子的過程拍成紀錄片去賣,則是方法的體系化。這就涉及一個看問題的層面的問題。柿農從表層看問題,所以他只能看到柿子,看不到農民的生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