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銷售最應該重視什么
現在我們再來談一些具體的方法。在一個銷售當中,我要讓客戶舒服地,自愿地向我購買,往往是,我不能改變他,我卻可以改變我自己。我與他的關系如同兩頭的鉤子,一頭鉤著我,一頭鉤著他,當我發生改變時,他會不會發生改變?當然會!
那么我該怎么做,才能讓他相應出現我所希望的改變?如果我這樣,他出現的改變不是我要的,我只能先改變自己,如果他相應的改變還不是我要的,我就只能再改變自己,直到客戶出現我所要的那種改變。這時,才說明我成功了。這整個過程,是我不斷在變,直到我要的結果出現。
那么,如何才能夠讓別人更好地接受你、并最終達成自己的銷售?
研究者曾統計過所有有效的銷售過程,最后發現,在其中:觀察與聆聽,占了40%;建立共同的信念與價值,占了30%;而溝通,占了20%;銷售,則只占10%??梢?,觀察與聆聽,是何等的重要,只為銷售而銷售,它的成效卻只占很小的比例。
當然,這個統計數據表指的并不是先后秩序,比方說你要用100分鐘去談判,不是要你先與客戶面對面坐著,什么話都不說,然后40分鐘到了,接下來再去建立共同的信念與價值,用掉30分鐘,然后再去溝通,最后再去銷售。這幾項其實是并行的,我們在銷售時,是同時觀察,同時建立,同時溝通,同時銷售,只是統計全過程中它們各占的比例,才發現它們彼此所占比例有所不同。
在場的各位,有幾個關注了連戰在大陸的訪問?有誰看了他在北大的演講?你會發現什么是建立共同的信念與價值。連戰說道:在北京,有北京大學,在臺灣,有臺灣大學;在中國有鄧小平,在臺灣有蔣經國;然后他又拿出了許多雙方共同的目標,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希望在外國人眼中成為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所以我們應該聯系起來,一起去賺世界的錢,這當然也是雙方共同的愿望與目標。你會發現,當他下午再去會見胡總書記時,胡總書記會不會先看到他的演講?會的!于是在雙方見面之前,已經建立了許多共同的信念與價值了。
當你發現自己與對方有很多共同東西時,你內心是什么感覺?是同道,是知己,當然熱烈歡迎。這就是我們30%要做的事。
那么,溝通又是什么?讓他明白我真正的意思,也讓我明白他真正的意思。現在我們再看看什么是“觀察與聆聽” ?
你會發現,我們對客戶的“觀察與聆聽”,往往會發生在見到客戶之前。如果我們要去拜訪一個陌生客戶,我的觀察,是先去閱讀有關客戶的資料。越重要的客戶,我就要拿到越多的資料,沒有10點到20點有關這個客戶的資料,你就不要去見這個人。
比如說,今天我要去拜見A公司采購部的某某經理,我們則先要了解,A公司是做什么的?它有什么經營架構?它現在的業績怎么樣?它們是怎樣進行采購的?這個采購部的經理,是男的還是女的?長得俊不俊帥不帥?結過婚沒有?有沒有孩子?當我有了一系列資料后,我才去見他。
那這些資料哪里可以拿得到?各種精英們,我們可以有幾種方式拿到我們所要的資料?來,舉舉例??梢詮膹V告,從網上,從他的同行、他的朋友,或是從他身邊的人。比如我先見到他的秘書,然后問:介不介意問幾個問題,請問你們采購部的經理是男的還是女的?這樣你會不會拿到你要的資料?會的。
我們常常感覺到,當我們要去見一個新的客戶前,我們會有不少挫折,產生許多挫敗感。那么,他需要什么才會成功?當然是經驗??墒墙涷炗衷趺磥恚克蝗プ鰰玫浇涷瀱??
如果你帶領一個團隊,里面有很多新兵,做事情沒有自信。我們來看看,自信是怎么來的?來自于能力。能力又怎么來的?是從我的經驗中來的。而經驗又怎么來的?是從做,從實踐中得來。實踐的經驗又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學習中來的。
請問,作為一個剛離開學校的大學生,一個剛工作的新手,一般他要見多少客戶才可以簽到單?100個嗎?其實,100個也不一定能簽到單。那么,如果他今天去見了一百個人都是失敗的,那他還會做得起勁嗎?
那我們該怎么做呢,一般我們先為他定出三四個目標:第一個目標,當然能簽到單是最好的;第二個目標,如果這次去簽不到單,至少,你要更了解這個客戶,你至少要拿回關于客戶的20點資料回來,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多問,拿到了20點資料,就算完成了你的第二個目標;第三個目標是什么,就算你沒有問到20點的資料,你至少能把你的名片,公司的資料給客戶留下來,而且讓客戶會保存下來,而不是你一轉身他就丟到垃圾桶內,當然,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所以,有些公司總會把自己的資料做得很精美,精美得讓客戶不舍得丟。
那第四個目標是什么?你至少留下一個能下一次拜訪他的借口。這怎么做到?比如你發現顧客喜歡圍棋,你就可以說:“吳先生,原來你也喜歡圍棋啊,最近剛出了一本吳清源的傳記,叫《天外有天》,你有嗎?沒有?那好,下一次我帶給你”?;蚴瞧渌脑掝}:“你也對這感興趣啊,我最近剛在雜志上看了一篇這樣的資料,可惜今天沒有帶來,這樣吧,下一次我一定帶來給你”。這樣,就留下了一個下次拜訪他的借口。
這樣一來,你說我有沒有達到我的目標?至少我達到了幾個小目標。成功還是失?。恐辽傥矣辛藥讉€小成功。
雖然客戶并沒有簽單,我卻至少了解了更多客戶的資料。雖然客戶很忙,正準備去開會,但是我還是彬彬有禮對待他,滿臉微笑,不厭其煩。盡管客戶本來并沒耐心,也不誠心見我,但我還有他需要的東西送給他,盡管是下一次。雖然我是新兵,但我給客戶的印象,則是淡定從容,按部就班地做好要做的事,而且完全是從客戶的利益出發。你想一想,客戶對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那我又如何能擁有那么多的知識,客戶懂圍棋,我也得懂圍棋,客戶懂音樂,我也得懂音樂,我怎樣才能懂得那樣多?其實,現在擁有相關知識的途徑有很多,你可以利用團隊中成員各自的喜好,從而來收集你需要的資料,也可以在網絡上檢索,鍵入一個主題詞,你要的資料要多少有多少。
或者,還沒找到足夠的資料,你就要去拜訪他了,或他已經來拜訪你了,你則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足夠的資料。比如說現在,各位從我的身上,要找出十條可以談話的資料,你會找到什么?一是領帶,你的領帶好漂亮啊,是什么質地的?在哪里買的?價格是多少?我也很想買一條送給我的男朋友。二是皮鞋,你的皮鞋怎么這么亮?用什么鞋油的???三是身材,你怎么這么瘦?你是如何保持體型的?還有呢?發型、眼鏡、西服、筆……。
我曾經有一次,到一家公司去談業務,談的是培訓費,做三天,費用是6萬到7萬之間,這對一家小公司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當我到他那兒時,我發現總經理正在用鋼筆寫東西,我就在旁邊等著,直到他寫完,把筆放在,我才說:“黃總,已經很少有人用鋼筆了,我跟你一樣,我也喜歡用鋼筆”。他一聽到我這么說,眼睛一下子發亮了。這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話,我也喜歡用鋼筆,之后我把我的鋼筆拿了出來,并對他說:“我就感覺到,寫鋼筆比較有寫書法的感覺”。這使他更加來了興趣:“你也喜歡書法?”于是從漢隸,一直聊到唐草,然而再從草書,聊到魏碑,再聊到正楷。聊了很長時間后,然后問你有什么事?哪個月比較合適?連價格都沒問。這里什么,是我們建立了一個感覺良好的關系。
從客戶身上來找資料。又比如,今天我到了一個客戶的辦公室里面,看他房間與桌面上收拾得非常整齊,背后是一個書架,里面擺滿了“成功學”,墻上則掛著一幅對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對這樣的客戶,你應該說些什么?好了,回過頭,你再到另一個客戶的辦公室,發現房間一邊豎著一個釣竿,另一邊,則滿滿排著各種各樣的小擺設,還掛著一張照片,拿著一條魚,還有一個冠軍杯,邊上還有一個空鳥籠,里面擺著一只茶壺。請問,對這樣的客戶,你又要與他談什么?
對前面一個人,你會與他談休閑、消遣、娛樂嗎?不會!我們要談工作,工作要認真,做事要努力,人生要奮斗。而面對后一個人,你則應該跟他談家庭,談誤樂,人生要活得開心,活得快樂。如果他拿一個空鳥籠里面養一只茶壺,你會與他談什么?當然是談茶壺,談工夫茶啦。這就是在觀察中找談話資料。
既然關系建立在感覺上,我就先讓他拿到這份感覺。那這樣會不會很假?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其實不是的,比如今天我一進去,我是不喜歡鳥的,也很討厭鳥,我會不會跟他談鳥?你不必談啊,你可以在其它方面找到一些你喜歡的東西。
會不會有一些東西是你喜歡的?都沒有???那你就不要當銷售員了,還是去做其它更適合你的工作,通常一個銷售員的性格是很需要外向、開朗、靈活的,一個很內向的人,是不太適合去做銷售的,除非從現在開始建立你自己的外向。一個外向的銷售員,總能夠從客戶身上找到許多共同的喜好與共同的話題。
所以我們要擴大自己的喜好,擴大自己的視野,擴大自己的見識。那你想想看,我這樣去談,我是真還是假?我是真情流露,還是蒙騙過關?我談的都是真是,越談就越開心。你會發現作為一個銷售,今天談圍棋,明天談數碼,后天談鉤魚,都是我喜歡的,這樣做一個銷售,你說我開心不開心?我會喜歡這門工作嗎?又有玩,又可以簽到單,我當然又喜歡又開心啦!
觀察與聆聽是什么?就是要多問少說,不單要用我的眼睛,還要用我的耳朵,用我的感覺。
那是不是什么都能問呢?你去問“你有沒有二奶”,你說這是不是我要的資料???這些根本就不是我要的資料,你何必去問那些你不該問的事?你也許會說自己當然不會這么去問這樣的問題,可你有沒發現,當我們談話談到興起時,我們常常會不自覺觸及一些不該問的問題,剛才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好感覺,一句話就給毀了。而問這些不該問的問題,得到的資料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
我們應該多問的是,戴先生,你在這家公司做多少年了?以前你們的產品是跟哪一家公司采購的?你們后來又為什么會跟他們停止合作了?是不是因為他們品質不好?除了現在用的這些型號之外,還有什么型號可以代替嗎?你們關注的合理價位是在哪里?這些才是我要問的,我要問的是我要的資料。談完了鳥籠之后,回到這個話題,談一下就回到這個,談一下再回到這個。如果對方始終不愿意多談,那說明圓場還圓得不好,你可以上一趟洗手間,打破這個狀態,然后回過頭來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