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陳益峰
《宅經》又叫《黃帝宅經》,被清代著名的大學士紀曉嵐稱為“在術數中猶最為近古者”。
《宅經》中關于人宅禍福關系的理論淵源和方位布建結構框架,不僅可窺見中國自古以來風水的源流雛形,而且《宅經》中的相關理論也直接影響了后世的陽宅理論。因此,《宅經》堪稱中國陽宅風水第一書。
《宅經》在風水理論上的一大貢獻是,繼承和發揚了中國自古以來關于大地是一個有機活體的思想。《宅經》引述了《搜神記》(相傳是晉代的名著)的話,“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將宅比喻為人的身體,宅的外觀及內部建構形勢就像人,要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作為宅(這個人)的皮肉,而草木就是宅(這個人)的毛發,各個不同位置的房間就像穿在宅(這個人)身上的衣服,而門戶就像冠或腰帶,這些齊備看來端莊雅致,才是上吉宅第。居住環境也像人體是個有機體,各部分之間是相互協調的,只有在各部分運轉正常的情況下,才稱得上理想環境。
《宅經》還用了一個比喻說明人的福運與吉宅的關系:“人之福者,喻如美貌之人;宅之運者,如丑陋之子得好衣裳,神采猶添一半。若命薄宅惡,即如丑人更又衣弊,如何堪也?故人之居宅,大須慎擇。”有福的人好比一貌美之人,而吉宅就好比上好衣服,長相好又穿上好衣服,當然吉慶有加,如同有福之人住吉祥之宅第;如果薄命之人住吉宅,好比長相丑陋的人穿好衣服,神采自然會增添一半;如果是命薄宅居也不好,就像長相不好的人又穿上一件破舊衣服,那真是讓人難以承受。這比喻還有更深含意,是將人的福氣命運與宅居的吉兇好壞相匹配。如明清時流行的八宅陽宅理論,將人的命分為東四命(分別在東、東南、北、南方位)、西四命(分別在西、西南、西北、東北方位),宅也分東西宅、西四宅;屬東西命的人要住東四宅、屬西四命的人要住西四宅,大門、主臥同理。再加上擇居營建時選擇吉利的年、月、時辰,這樣安排的風水就是吉祥的,否則犯兇,需要調整或化煞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