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易經》也稱《周易》是中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也是一部最早的哲學著作,是論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發展·變化規律的經典書籍,《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始,大道之源”。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總源頭,廣大精微,無所不包,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金鑰匙。
《周易》是由三位古圣先賢共同創造所寫;伏羲創作八卦,周文王創作六十四卦《易經》,孔子為周易作了十翼《易傳》。
《周易》是由上古時期,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于身,遠取于物,根據大自然的現象,以陰陽為符號,一畫開天,創造出八卦。伏羲八卦告訴人類宇宙的狀況,讓人類知道怎樣去適應和改善。相傳,他的母親名叫華胥氏,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澤郊游,在游玩途中發現了一個大大的腳印。出于好奇,她將自己的腳踏在大腳印上,當下就覺得有種被蛇纏身的感覺,于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這一懷孕就懷了十二年。后來就生下了一個人首蛇身的孩子,這就是伏羲。八卦圖這部無字天書,可以推演出許多事物的變化,預卜事物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宇宙間的一個高級“信息庫”。歷經了七千多年的歲月,一直流傳到今天,足以證明真理永存的道理。
到了中古時期,據說,周文王被商紂王,囚于羑里七年。被囚期間,文王雖身陷囹圄,但胸懷寬宏,自強不息,經受了殷紂王的重重折磨和生與死的考驗,表現了堅強不屈的高貴品質。將伏羲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卦辭,爻有爻辭,遂成《易經》。用以探索人生、宇宙變化的原理,推演人生、宇宙和社會變化的規律,指導人們認識世界的哲學著作。
到了下古時期,孔子晚年喜歡研究《易經》,在熟讀《易經》后,寫下了《易傳》序《彖》、《系》、《象》、《說卦》、《文言》。韋編三絕??鬃映e義理,對易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在五十歲時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其中有提到如何做人和修身養性的問題。
《周易》主要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F代的易學內涵“理、象、數”的三個要點如果用現代的觀念來說,“理”便是類似于哲學思想的范圍,它是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理。“象”是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皵怠笔怯涩F象界中形下的數理,演繹推詳它的變化過程,由引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與后果。
它對中國的道教、儒家、墨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北京風水師、風水術數學傳人陳益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