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27日,我赴廣州應邀參加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學院、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1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出席了大會開幕式及科技創新創業與綠色中國論壇、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投融資論壇、交流酒會、海歸網之夜等,與眾多海歸、嘉賓和企業家問答交流和聯誼分享。
出席交流會
12月27日晚由海歸網在中國大酒店麗晶廳舉辦的第12屆廣州留交會海歸網之夜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也令眾多的參加人員度過了一個難忘而美好的夜晚。海歸網是全球最大的海歸網絡社區,是海歸與海未歸的交流天地、精神家園,海歸網CEO老狼旨在引導海歸們不斷追尋生命的意義和對生活樂趣的追尋,其對眾人的服務意識和所做的努力令人感動。晚會先有老狼致歡迎詞,然后安排了龜鱉對話,海歸、本地企業家代表發言,海歸、海未歸與本土企業家現場交流合作需求,互補共贏;末了還舉行了社交舞會,海歸俊才與知性美女共聚,醇美紅酒與浪漫音樂相伴!節目豐富多彩,掌聲與笑聲不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晚會還有現場贈書,派送了由海歸網著名網友親自編寫的《創業融資手冊》,當真是想得周到,為大家提供了一冊很好的極為全面的創業指導用書。
參加交流酒會
晚會最大的亮點還是在論壇環節,來自五洲四海的海歸朋友和嘉賓暢談歸國創業的感受和心得,而企業家則殷殷表達了對海歸的需求和期望。
參加交流酒會
根據我的觀察、了解和與部分海歸的交流談話,感覺目前的海歸現狀其實并不太樂觀,有的有項目帶回國但并不能找到投資者,有的創業者因資金、管理或欠缺經驗等原因屢屢失敗,有的求職者投了一、兩百份簡歷卻如泥牛入海、如云煙過眼、如好夢無蹤,等等。我認為,這與不少海歸的心態、期望值、適應能力是分不開的。創業固然是一種生活方式,成功也正是無數次的失敗而造就的,但并非所有的海歸都適合創業,關鍵是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和找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些人適合創業,可以領導人、管理人,更多的人也許更適合就業,當個副手、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等,要愿意和學會被管理、被領導。寧可當雞頭,不當鳳尾這種思想和意識是要不得的。綜觀中國成功的大企業家,有多少是海歸?其比例有多少?大多數還是那些學歷不高、文化程度不高的老板在領導著眾多的知識精英呢。所以,海歸們調整好自身的心態和期望值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調整好了,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知識分子往往崇尚和追求自由,不愿受氣,或受不得氣,受不得委屈,這需要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包括適應周遭環境、企業文化和人際關系的能力,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逆境商。只有增強了這種適應能力和逆境商數,心也就坦然了,也就不會整日憤憤不平,做個憤青了。比如,你沒有創業,沒有當上總經理那又如何?總經理常常吃不好,睡不著覺,因為勞神費心的事多著呢,他哪能睡個安穩覺?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你恨誰,就讓誰當總經理吧,讓他日子難過。這樣一想,心自然也就平靜舒坦了。
海歸網之夜
因此,我認為,隨著海歸回國創業、就業人員的逐漸增多,我們要學會讓知本與資本合作,讓智力與金錢聯姻,實現知本與資本的有機結合,你出你的生產要素,我貢獻我的智力成果。當有了收益后,合作雙方再來分享成功的喜悅和勝利的果實。在理念上,大家不要爭著分餅干,而要分蛋糕,蛋糕做大了,彼此自然分得越多。
現實就是這樣,海歸可以繼續保持高遠的志向、豪邁的情懷,但在創業和就業這件事上,還是應該面對現實,樹立良好的心態和適度的期望,敢于和愿意放下身段,勤勉做事,就一定能打開成功的大門,奔向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