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說,自己的孩子上了中學以后,尤其是進入高中以后,越來越不聽話了,學習態度也不如從前了,學習成績更是直線下降。那么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中學階段課程開始變難,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更高了造成的,但更為重要的原因與青春期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分不開的,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征無論對于家庭關系還是學習成績來說都有直接的影響,需要家長了解和把握。
結合中學生青春期的心理特征,目前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納為四個大類,分別是:第一類:厭學,缺乏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第二類:焦慮,不愿與家長進行溝通;第三類:迷茫,缺乏人生理想和目標;第四類:脆弱,缺乏抗干擾能力。
中教研生涯規劃教育指出,運用中學生生涯規劃理論為學生進行咨詢和指導是解決上述四類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生涯規劃理論用于學生的學業規劃指導在西方已經廣泛應用,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近年來我國的教育界也開始重視生涯規劃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談到生涯規劃的作用,中教研生涯規劃教育認為主要的作用有如下三個方面:
1、通過測試可以找到孩子的特長,再結合專家的個性化解析,孩子會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對未來人生發展的機會,從而受到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2、通過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特長,然后根據特長情況為孩子設計報考方案,從全國2500多所大學的506個專業中找到最適合孩子發展的專業方向,讓孩子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學習,就能夠有效的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3、樹立孩子可以接受的學習目標和報考目標之后,學習的責任和主導權都將轉給孩子,家長的定位將更加清晰和輕松。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方案的方法來給孩子充分表達對自己學習計劃的機會,家長只需要監督計劃的實施并做提醒即可。這樣一方面可以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學習計劃,同時也可以減少督促孩子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矛盾,促進家庭關系的和諧。
針對目前一些學校在校內開展學生生涯規劃測評這一現象,中教研生涯規劃教育的老師認為對于樹立學生和家長的生涯規劃意識是有幫助的,但是往往這樣進行的測評結果準確率不高,缺乏專業生涯規劃師針對測評結果通過與學生的面對面咨詢進行修正的必要環節。因此,學校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需要完整解決方案,中教研生涯規劃教育提供學校生涯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是一站式生涯規劃服務平臺。微信關注“中教研教育發展中心”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