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色診學筆記
09年3月26日至4月28日,每天下午5點25分由王鴻謨教授(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主任醫師,醫學碩士,中醫色診學創建者)在北京衛視《養生堂》講授中醫色診學,節目題目是“今天我們看自己的臉色”。下面是該節目筆記。
我們每天都會照鏡子,但是您仔細注意過自己的臉色嗎?究竟什么是常色?什么是病色?什么是變色?俗話說一白遮百丑,白色出現在臉上是不是真的是好事?黑色、紅色、青色又與我們的健康有何聯系?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子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中醫用布包熱藥敷患處)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中醫用針或石針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中醫湯藥名,火齊湯)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出自《韓非子·喻老》 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體現了扁鵲的望診技術已經達到了“望而知之謂之神”。 在中醫的診斷方法“望、聞、問、切”中,望診在四診當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 何為望診?
以在中醫診斷學中居四診之首的望診,就是醫生所獲病情,是通過觀察人的整體或局部(目、舌、面、鼻、耳、唇等)而產生的。即,用眼診病。
中醫診斷特別重視特殊部位的形象、色澤,通過這些特殊部位的變化,就可以判斷出人體哪個內臟出現了疾病。外中醫色診中的色,不是簡單地講顏色,而且還要注意其色調、亮度、純度、光澤等多方面的因素。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 ----------《內經》
壽命是我們關心最多的話題,我們能夠從那些百歲長壽老人身上看出哪些長壽體征嗎? 經過人口普查50例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現80歲以上的老年人耳朵都有長壽征。
耳朵的長壽征主要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是整個的耳朵都比較長。耳朵長度的判斷是,上平著眉毛,下平著嘴,人耳朵的長度范圍是5-8厘米。而這些長壽老人基本上都超過了七厘米,所以,我們管耳廓長,叫做長壽耳征。
長壽耳征第二個特點:耳垂大、耳垂軟。一般人的耳垂大約是1-2厘米,所有普查的長壽老人耳垂都超過了2厘米。
為什么長壽的人耳廓長,耳垂大呢?
中醫講究四診合參。耳朵本身除了長短以外,厚比薄要好;軟比硬好。
另外還存在耳朵顏色的問題,有的人耳朵的顏色特別亮,特別潤澤,氣色就特別好。
人中,是我們的第二個長壽征。但是,中醫有一句話叫做相不獨斷,就是任何一個征象只舉出一項來說,不能成為證據,必須把所有的證據結合在一起,相互綜合思考之后,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養生網 健康飲食 養生問題 母嬰保健 養生小常識
人中上面是鼻子,鼻子能夠吸天氣;下面是嘴,嘴可以食地上的五谷雜糧,人正好居于天地之中,所以這個地方叫做人中。
人中的長度相當于自己的中指同身寸,我們的祖先非常聰明,他發現了個高的人和個矮的人,人中的長度也不一樣,如果把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輕輕的對在一起,那么中指中節兩個紋頭的距離就把它叫做一寸,個高的人他的手指就長,那么這個部位就長,個矮的人手指就短,這個部位也短,所以中指同身寸的長度大約相當于每個人自己人中的長度,這是標準。
生物特征又是什么,跟我們的健康有何聯系?所謂生物特征,就是在生物表面可以顯露出來的一些特征性的東西,他代表內臟的變化。
中醫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特別擅長于從表知里,通過表面現象的變化,然后了解內臟的生理變化,所以中醫創造四種方法叫做望聞問切,望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聞是用自己的耳朵去聽,問是通過嘴巴去問,切是用自己的手指去摸,叫做望聞問切。
在望聞問切這四種方法里面中醫最推崇的是望診,所以古醫書里曾把四診做過評價,“望而知之謂之神”,僅用眼睛看就知道是什么病,那是神,是最高明的醫生,扁鵲就是最高明的醫生。 “聞而知之謂之圣”,我沒看到你,僅僅聽到你的聲音,我就知道你是寒熱還是虛實,這是第二等的醫生。
“問而知之謂之工”,我把你請到跟前,一點一點問,通過這樣了解病情,這是規規矩矩的醫生。 通過把脈,通過摸身體不同的部位,來了解病情的醫生是精巧的醫生,叫做神圣工巧。 唐代的藥王孫思邈,他曾經把四診簡化為三診然后也做過評價,他說上醫查色,說最高明的醫生應當是看人家臉上氣色的變化;次醫聽聲,第二等醫生聽人家聲音的變化;下醫脈后,那么至于說單憑著切脈看病,他把他歸為下醫。然后至于說光憑著問,他覺得好像就連次醫都不如了。 所以清朝官修的教科書《醫宗金鑒》里面就曾經說過,說“近代惟事切巧”,現在的人只重視脈診,不是望神,不從事”望而知之為之神“的這種診法,違背了古人的教導。
大家都知道,臉色變化是非常輕微的,否則日常生活中,所有人都是花臉了,但是這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因此色診對光線的要求就非常嚴格。
中醫色診需要間接日光,也就是太陽照不到的日光,這時面色顯現最為真切也最有依據。 第二,色診需要有一定的距離,“去之十步以外”。大約是兩丈左右,因為五步大約為一丈,這個距離是最適合于觀察整體面色的。
許多表面看起來互不相關的事物,其實都存在著內在的特定聯系,表面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事物,其實往往具有內在的發展規律,中醫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通過表象發現了這些內在的規律。 中醫色診將臉部部劃分為五個區,叫做面貌五區,當五臟有病的時候,可以分別顯現在不同的區域。
人的膚色還有自身三對照。
第一個對照,可以把自己手背的顏色和面色做一個對照,如果手背的顏色和臉色不一樣的話,那么你根據這個顏色究竟是深是淺,就可以了解究竟臉色是否變了,這就需要平時多觀察自己的臉色了。
第二個對照,是把自己臉的顏色和脖子的顏色進行對照,這樣就比手背要近一步,更科學也更全面了。
第三個對照,叫做內部和外部對照。五臟六腑的色部,基本上都集中在眼睛下面,嘴上面,眉毛外緣之間的這個區域,所以中醫色診學管這歌區域叫做內部。對照手背對照頸部,你就會知道究竟是內臟顏色變淺了還是外部顏色變深了。
如果有了這三個對照的話,大約就可以發現臉色的變化。
實際上人的臉色變化也是呈現規律性的,
每個人的膚色是由三個成分組成的,第一個成分是主色,就是每個人終生不變的基本面色,一輩子不變,叫做主色。
第二種顏色叫做客色,客色是季節性的面色變化,春天的時候面色稍青,夏天的時候面色稍滯,秋天的時候面色稍黃,冬天的時候面色稍黑。這是與自然界陽氣的升華,太陽的照射有關系的,這叫客色。
除了客色主色以外,其他的所有的變化都叫做變色,不同年齡女性的變色變化就叫做年齡變色,除了年齡變色以外還有晝夜變色,早晨起來臉色是一個樣,中午的臉色一個樣,傍晚的時候一個樣,半夜里時候一個樣,這都是變色。
除此之外,還有地域性的變化,叫做地域變色,所以學習色診,既要掌握良好的方法,同時要注意色診的時間應當一致,又要注意年齡,還要注意在什么地域,這樣才能夠全部的了解他的臉色的真實本質。
中醫認為人的面色是隨著自己生命旅程在不斷變化的,通過這兩張圖就會發現,一張青春年少,又白又嫩;一張蒼老枯黃。這就是大自然的規律,每個人都沒辦法違背。
古人說笑不露齒這是有道理的,導致我們皺紋的產生有兩種情況,首先最嚴重的就是表情肌,它的收縮越頻繁,臉上的皺紋就出現的越早,為什么我們魚尾紋最先出現,因為眼睛不停在關和合,而且我們笑的時候擠眼,我們憤怒的時候瞪眼,我們哭的時候流淚。
眼紋,嘴周圍的皺紋,鼻子周圍的皺紋都和我們表情肌有關系,所以愛美的女人,要想皺紋出現晚點,第一個提示是我們應當表情適度。沒有辦法笑不露齒,盡量做到微笑。第二個提示,所有愛美人士,要盡量避免日光的照射,這樣的傷害是更為嚴重的,盡量少接觸日光,那么實在不成的話,要打能夠防紫外線的傘,這樣能夠確實保護自己。第三,大家要珍惜自己從14歲到28歲這一段美妙的時光,這一段時光是人的一生中紅光和黃光最少,面色最白最嫩的時候,所以我們管這個年齡的少女叫花季的少女,我們管這個階段的少女叫做靚女。
男性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困擾還是情緒的問題。過去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所有男性都想做一個強者,特別是面對女性的時候,自己身負一種保護、關愛的責任,因此他有一些多么艱難困苦不愿意表露出來,悶在心里,長期以往容易造成肝氣不舒。所以對男性來說,需要關注自己的情緒。 什么是我們的臉部正常的臉色?臉上哪種顏色是病色?
正常的臉色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顯現出來的臉色,但是從中醫學的角度,正常的臉色由三個成分組成:
(1)主色,主色就是每個人一生基本不變的基本的面色。
比方說有的人偏黑,有的人一輩子都偏紅,有的人一輩子都偏白,有的人一輩子都偏黃。只要他是終生不變的,那么就叫做主色,咱們都是黃種人,因此正常人的主色是紅黃隱隱。所謂紅黃隱隱,第一說的是人的面色由紅色和黃色兩個基本的顏色組成,紅中有黃黃中有紅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黃和紅它都有它所在的部位,一般來說女同志比較明顯的拳頰的部位是紅的,其他部位以黃為主;第三點,紅和黃之間沒有明確的分界,絕對不能說畫一條線,這個線這邊是黃,線的這邊就是紅那就麻煩了。
(2)客色,就是隨著季節發生季節性的面色變化,
比方說春天的時候草也長起來了,樹葉也發芽了,那么草也青青樹也青青,于是人的臉色也稍微有一些發青。夏天的時候太陽也熱,人的活動也強,所以夏天的時候人的面色偏紅赤色的。到了秋天的時候太陽也不那么毒了,人的活動逐漸減少了,這個時候臉色紅色一褪顯出人臉色黃。然后到冬天的時候又在屋子里面悶了,所以發灰發黑了。第二年春天的時候再重復這樣的過程,這也是屬于正常的規則。
(3)第三個成分就是變色。
什么叫做病色呢?病色應當有六個特點:
(1)氣色太過,用現代話一說就是太清楚了。
(2)氣色不及,顏色太淺了達不到正常的限度了低于正常的限度也叫不及。 (3)一色獨顯,光有一個色在臉上。
(4)特色顯現,正常的時候不應當出現黑色,結果出現黑色了;正常的時候不應當出現青色,結果出現了青色了,那么叫做特色顯現,也就是病了。 (5)色不應時,不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6)色不應位,紅色和黃色都有一個特別顯現的部位,紅色在這,其他部位是黃,那么如果紅色不在這待著,跑別的地方去了,那是病。
所以病色只要具備六個特點里面的一個那就是病色。
滿面病色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判斷?滿面病色大概我們可以分成三步: 第一步定四維。
四維指的四個點,可以把滿面病色范圍定住,每個人發髻頭角這叫做頭尾穴,左邊一個右邊一個,我們地閣的兩邊,就是咬牙時,兩邊鼓起來的地方,那么這四個點之間就是滿面。
所以我們看人的時候,你大概有一個印象,這個人臉是長的,這個人的臉是扁的,這個人的臉是圓的,實際上都關系每個人一生。 第二步,遠望定三庭。
眉毛以上叫做上庭。是以眉骨為橫線,以前正中線為豎線,這是人生定位的標志。
你可以胖,你可以瘦,甚至于晚年掉了牙之后你的下巴可以上縮,但是這個十字終生不變,這是一個人的坐標系。
眉毛和鼻子之間叫做中庭。人的小腸 膽 胰 肝,這些臟腑的色部都在這個位置。
第三個十字就是要通過鼻翼下方,機理下方做一個橫線,然后前正中線一個交點,這叫做下庭。 這個地方腎 名門 子宮 膀胱,這些色部都在這個十字上。
所以要注意三個十字周圍,實際上有你全身所有臟腑的代表區,有你所有臟腑的色部。 這些部位的氣色的變化,就可以告訴你,你的哪個內臟發生了什么樣的問題。 正常的人三停應當均勻的,各占三分之一,所以這個人你看特別順眼。 第三步,辨五官。
五官就是嘴 眼睛 鼻子這叫五官和色診的關系最密切。
比方看病人有沒有高脂血癥,有沒有冠心病,有沒有動脈硬化,一看耳朵上有一條勾就知道了,起碼80%以上可以確診的。
再比方生殖系統有沒有病看人中,這些都是色診一個固定的范圍。 現在我們講的是辨五官,在去之十步之外的時候,五官應當清晰可辨。 眼睛的形狀有的時候可能看不出來,但是要看眼睛的神采,眼睛是不是黑白分明,是不是有精神,這點是應當能看出來的。
比如鼻子的長度應該占整個中庭,正好占臉上三分之一。還要看看鼻孔,在不仰視的情況下,最好的鼻孔應當是對面看不見鼻孔,叫做不仰不露,而且特別鼻梁一條線到鼻頭,應當是明亮潤澤的。
再來說說口,嘴多大合適呢?當正視前方的時候,兩個瞳孔的垂線相當于嘴角,這個嘴看起來大小正合適。口唇應當是紅潤的,又紅又明亮潤澤。這是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
實際上五官每一官牽涉著人的健康狀態,了解了這些之后,大家基本上可以知道滿面病色的情況,通過五官可以了解到我們的內臟是否健康,通過四維之內的三庭和五官的情況,知道我們身體的情況。
臉色白也可以是一種病
俗話說一白遮百丑,正常的白和病色的白有哪些不一樣?白色呢有正常的白,也有不正常的白,我們叫病色。因此白色也不都是好的,常色的白色中,應當有紅色摻雜期間,叫做紅白隱隱,“白里透紅”,還有就是紅和白各在其位,兩個顴頰的部位以紅為主,其它部位以白為主,紅和白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這是正常的白。面部出現病色的白有幾種病癥: 一是血虛,血虛的癥狀概括為:面色淡白、頭暈心悸、經少淡持、肢麻脈細。
治療血虛四物湯:熟地15克到30克、當歸10到12克、川芎3克、白芍10到12克。 第二種就是氣虛,氣虛的癥狀概括為:少氣懶言、乏力自汗。
治療氣虛食療方:將十克黨參和黃芪碾成細面,與米一起熬成粥。
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最引以為豪的就是黃皮膚與黑眼睛,但你是否知道,如果你的面部泛黃,可能也代表著你身體出現了一些病癥。 黃色有正常的黃、病理的黃。
正常的黃應當有紅色摻雜其間,應當是明亮潤澤含蓄的黃。如果要是只剩下一種黃色,沒有紅色摻雜其間或者太過或者不及,或者出現了一些不應當出現的顏色,或者色不因時,或者色不因位那么就屬于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