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選擇資產的時候,通常會關注兩類:第一類是能否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這樣的公司背后對應的是剛需;第二類是能否有助于社會資源的配置,這類資產是有增長性的。”銅板街副總裁洪浩表示。《證券日報》記者在參加第十三屆中國財經風云榜互聯網金融分論壇時有一個非常突出的感受,那就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紛紛表示2016年要在消費金融上大干一番。
1月9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財經風云榜互聯網金融分論壇的主題是“互聯網金融新+法”,探索互聯網金融的新出路。
洪磊表示,銅板街作為一個綜合理財服務平臺,主要資產包括汽車金融、消費類金融、供應鏈金融的一些產品。他認為,2016年的互聯網金融業態會有一些分化,資產端的爭奪會越來越艱難,但消費金融將是一個大有作為的領域。
在2016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上,洪磊與共鳴科技聯合創始人嚴研的判斷一致。他們認為,雖然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指導意見已經開始征求意見,但所謂的“寡頭時代”不會那么快出現。
“說實話,沒有什么特別安全、特別好的資產。但是相比之下,基于消費的會好一些。”嚴研除了對消費金融比較樂觀外,對2016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比較冷靜。他判斷今年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增速會下降,但數量不會少于2000家。
中投融CEO張君毅在2016年比較偏好的一個領域也是消費金融領域。他認為,促進消費和內需一定是大的發展方向。
“風險不單單是資產本身的信用風險,我們過往的經驗,整個金融行業發生一些大的金融危機,未必真的是經濟不行,而是出現了一些流動性的問題。”張君毅認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應該把流動性作為主要把控的方向,需要提醒投資者,把資產配置到長期資產里面。
融吧科技首席執行官李向東稱,目前消費信貸占中國信貸結構的20%,但在發達國家,這個占比的數字平均數是50%,像美國已經達到了60%。因此,由于居民對消費的需求逐漸擴大,從市場角度來看消費金融的未來也是大有可期的。
“中國人的消費觀念與美國、歐洲不太一樣,同時中國存在地區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包括場景或者用戶的群體本身都有不平衡性。”海爾互聯網金融CEO王偉認為,在認識到這種不平衡性后,又能很好的發揮征信的引導作用,未來消費金融的業務會非常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