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戰略,我非常認同毛澤東的觀點:“戰略上有規則、有定向;戰役、戰術上無規則、無定向。”;聯想的老板柳傳志也說過“戰略上偏執、戰術上靈活……”(柳傳志曾經賣過溜冰鞋)
戰略需要考慮的是未來的趨勢、利益和需要,而戰術需要考慮的則是現實的利益和現實的合理性。戰略目標是穩定的、堅定的,是著眼于長遠利益的實現,而戰術手段則是靈活的、多變的,是在實現長遠利益目標的過程中著眼于排除現實的矛盾和障礙。
戰略是帶有全局性的指導方針,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戰術則反映了事務發展的曲折性,戰術必須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有相應的自由度。戰略不應因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但通向這個目標的道路如何走,可以依據實際的情況,怎樣有利、怎樣走阻力小,就怎樣走。
現實的矛盾、問題和阻力是戰術思考的起點,戰術的選擇和制定就是為了排除這些矛盾、問題和阻力的。戰略則是以目標的選擇和確定為思考的起點。確定戰略必須“超前思考”,而制定戰術則應該注重現實。見可而進、知難而退,這是戰術的基本要求,朝著既定的目標始終不渝地前進則是戰略的要求。
瑞士軍事家若米尼在《戰爭藝術概論》(該書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是西方所有軍事院校必修的兩門課)中有一句名言“一支軍隊能在失敗的環境中挺立不倒,其價值遠勝在勝利的環境中奮勇爭先。因為向敵人進攻只需要血氣之勇就足夠了,而在勝利的強大敵人面前實行困難的撤退,那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一次良好的撤退,應該和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西方也有一句諺語“逃跑以便來日再戰”,這句話和中國的古話“好漢不吃眼前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同出一轍。
在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需要指出:在不利的形式下,做出妥協和讓步是戰術上和策略上所許可的,但是,只有這種退讓和妥協潛藏著未來更大的進取和企圖時,這種戰術才是有戰略眼光的正確之舉,而非軟弱無能的屈膝投降。
正如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一樣,戰術的靈活性是圍繞著著戰略的企圖的實現不斷進行調整。不講戰略的戰術是無前途、缺乏深謀遠慮的小聰明;沒有靈活戰術的戰略則是僵死的、難以實現的、理想主義的精神圖畫。沒有戰略的引導,戰術的制定就會失去方向和依據,但也要看到,沒有靈活的戰術,要完成戰略任務也是不可能的。
制定戰略時需要給戰術留下足夠的自由空間。在確定戰略目標、任務的時候,就不能把實現戰略的戰略行動、手段規定得過分機械、死板。在實際的商業活動中就有許多企業因為對運營范圍規定得過于具體、狹隘,以致造成自我限制,不利于隨著環境的變化靈活應變。
關于戰略和戰術的結合,應該遵循下面的幾個原則:
◆ 必須把長遠的目標和當前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既要考慮當前的實際情況,但又不能忘記:當前的戰術是走向最終目的的一個階梯;
◆ 必須強調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前進的目標不能丟,在根本的利益面前不能讓步;但又要根據客觀的形勢變化和實際的情況使戰術行為保持最大的機動性、針對性和靈活動,以保證順利地實現戰略的目標;
◆ 堅持獨立自主和整合資源相結合。把實現我們戰略目標的希望,一定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上,努力求得自我發展;但又不自我封閉,積極整合外部的資源,善于借助第三者的力量為我服務;
◆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利用一切積極的因素爭取我們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