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最近有一個新的觀點”,幾乎每次采訪他,都能聽到他的這句話。作為一家公司的文化總監,他思考似乎永遠沒有終點。
這一次,開門見山:企業文化本不應該存在落地的問題。
“一個企業,不管它規模大小,不管它發展了多少年,在事實上都有著自己的文化。中國的企業家一方面充分學習、借鑒、吸收和使用國際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同時,又基于中國獨特的文化背景,基于企業自身的管理基礎,基于自己對內外環境的判斷,創造性地開發、總結出適合于自己企業生存發展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自然形成了企業自身的深層次的基本假設(包括基本認知和基本價值取向)。
“上述事實決定了中國企業的生存、發展思想是千差萬別的。作為企業文化的咨詢者和輔導者,我們的任務絕不是憑空杜撰出一套空泛的、看似完整文化但無法反映企業本質的東西,而應放下‘專家’的架子,深入企業,多了解企業家對變革時代企業發展的戰略認識,多傾聽他們如何使企業運營和管理更有效的思考,多傾聽以企業中層干部為主體的管理執行者在貫徹企業管理思想過程中的做法和困惑,多傾聽企業各條各線普通員工的基本需求以及他們對于企業管理思想的看法。在此基礎上,對上述三個層次的綜合信息進行科學的疏理、解析、解讀、總結、提煉,并結合企業發展戰略進行提升。因此從調研本身的實踐性來看,根本不存在所謂‘落地’問題”。擁有漢語言文學專業背景出口成章,條分縷析。
“在上述詳細、透徹、科學、扎實的調研基礎上,就可以總結出一整套適合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文化體系和管理體系”孫兵強調,理念體系源于管理實踐,是管理實踐的高度提煉,它不是故意用高深的專業術語來“忽悠”人,而是把企業自身的、每個人都爛熟于胸的、習以為常的語言解析出來,成為企業共同價值觀的結晶體。這樣的體系由于根于企業經營管理核心,針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面向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向,即使有提升也是大家認同的提升。而目前一些文化體系文化概念繁雜,只講大道理不講企業管理實踐,更不告訴員工樹立這樣的理念意味著什么、怎么做才是符合這樣的理念、如何對照理念檢查自己的行為、符合和不符合理念要求會有什么樣的結果等,自然會存在“落地”問題了。更有一些學者和專家不尊重企業的管理實踐,喜歡拿一些自己認為好的“理想化的文化”來強加給企業,還美其名曰“文化提升”。這樣的文化在員工看來根本就是天上的文化,不是人間的東西,必然會產生落地的問題。
“一個企業文化管理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如果既能站在企業高層領導的戰略角度往下看,又能站在一個普通員工的角度往上看,還能站在一個中層管理人員的角度上下看,就能知道企業文化有沒有‘落地’問題了。”訪談結束殷殷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