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直流傳下的一種養生術,辟谷至先秦時代盛行后,一直有許多經典古籍記載辟谷養生的玄妙。由于辟谷中有許多玄妙的地方讓人匪夷所思。所以歷史以來,辟谷養生只有典籍記載是民間或道門法術。與社會中人養生有間隔,但在不同時期的名人、文人等對辟谷作了一定認可。如漢代張良以“道引不食谷,杜門不出歲余”。唐代詩人白居易“休糧清腸”。并留詩:“儀客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虛內道場。兩翼化生因服藥,三尸餓死為休糧。”宋代文豪蘇東坡以“淡而有味”、“淡而輕身”、“淡而益壽”。并在《辟谷說》中記述道:一人墮入洞中不能出,效龜息,“遂不復饑,身強力壯。后,卒還家,不食”。21世紀2011年8月,劉昕明著《自然辟谷》一書,并將辟谷養生成功申報為職業培訓課程,規范培訓后證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統一來頒發辟谷養生師職業培訓證書。辟谷這一古老的養生文化,成為職業合法化,這在中國傳統文化歷上留下新的一篇記載,也是5000多年來的中華民族文化得到了認可,辟谷養生實乃是歷史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