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財富》雜志的2011年“世界500強企業”評選當中,中國大陸一共有61家公司上榜,其中民營企業只有華為和江蘇沙鋼集團兩家。為什么我國的民營企業難以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呢?實際上,對管理過程中的工作細節的關注和認識差異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東方傳統管理觀念強調情感、文化、氛圍等軟性管理,忽視對制度、戰略、流程、程序等硬性的管理,對規則和制度不夠重視,重精神輕(管理)技術,重結果輕過程,重大事輕細節。西方管理者們大都強調制度、流程、程序等,注重細節的處理,關注工作過程的質量,而正是重視和關注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幫助他們建立起了強大的競爭力。而中國的企業管理者在談到企業時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的宏才大略。事實證明,西方管理者那些看似不起眼或者是過于“較真”的做法,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比如沃爾瑪要求員工微笑要露出八顆牙齒、在顧客一米前要側身讓步等細節,就展示出了對顧客的尊重,從而贏得客戶的喜愛和信任,牢牢地抓住了客戶。
而我們的企業往往缺乏對工作細節和過程的認真和關注,喜歡談大事,講戰略,很多單位的門衛口中常常談到的都是南海問題、朝鮮問題,中央怎么怎么,某國家領導人如何如何,但他可能連自己的工作服裝都沒穿戴整齊。
《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為什么風靡一時,成為許多管理者的案頭必讀之物?就是因為他們深深體會到員工對工作細節的忽視已經成為企業產品及服務質量提升的最大障礙。現在,小小的工作細節成了企業提升競爭力難以逾越的鴻溝。為了幫助管理者更清楚地認識到細節的重要性,書中舉了大量我們在日常管理中由于忽視細節而帶來嚴重后果的案例,也舉了大量西方先進企業由于對細節的重視而帶來巨大競爭力的案例。
中國社會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企業的商業機會太多,要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對管理中的細節進行控制和改善費時費力,并且不能馬上見效,抓細節與抓機會比較起來成本更高,忽視細節就成為中國企業共同的管理現象。同時由于中國文化思維中注重綜合整體觀,造成許多管理者思考問題系統、定性、抽象,甚至神秘思辨;看問題全面但不深入;膚淺、模糊、玄乎的特點和行為方式中隨意性強,多臨時調整;變化多,計劃趕不上變化;打擦邊球,黃燈繞著走;偷懶圖省事,粗制濫造;走形式,只要面子光彩等。這些特點也是中國企業在管理中忽視細節的重要原因。
細節隨處可見,反映的是背后的管理思想和價值觀
法國文壇巨匠伏爾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使人疲憊不堪的并不是遠處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細節對于日常管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1967年4月24日,蘇聯宇航員弗拉迪米爾·科馬洛夫和自己的家人說了最后一段話之后,隨著宇宙飛船“聯盟一號”的墜毀身亡。造成他無辜送命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由于設計師錯點了一個小數點,最后在返回大氣層時,科馬洛夫無法打開飛船上的降落傘包,最后船毀人亡。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工作過程質量控制和持續改善技術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往往能夠反映出一個團隊的管理狀況和水平,而這一點,也正是一些西方企業能夠取得質變的關鍵。麥當勞正是靠細致入微的服務設計、標準規范的產品質量取得了巨大的競爭優勢的。美國著名管理學專家海因茨·韋里克曾經指出:“單純從口味上來說,能夠和麥當勞、肯德基一爭高下的企業有很多,但快餐行業的蛋糕卻主要被這兩個集團瓜分了。很多人都認為先入為主是它們取得成功的關鍵,但事實上絲絲入扣的細節管理才是重中之重。正是憑借高人一等的細節優化,他們才具備了足夠多的優勢,保持了長期的競爭力。”
在考察過中國之后,韋里克還專門做了一個對比:“這里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謝服務人員對我的熱情招待,不過在有些問題上,我依然還是覺得,你們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擺在房間里酒店介紹單上的賠償說明、結賬時毫無顧忌的查房呼叫、入住時理直氣壯的押金要求等。先不說那些明顯高過實際價值的賠償價目表,入住押金和結賬查房就是明明白白的防賊防壞人措施,而這些在視客戶為上帝的西方服務業看來是不可想象的,他們沒有賠償清單,沒有入住押金,也沒有結賬查房,有的只是對人的尊重、信賴和關懷。
有一次一個朋友為了為銀行上課,就自己去銀行大廳拍照,但面對的是保安沖過來的大聲呵斥:“干什么?干什么?”并把他叫到一旁,嚴厲審查他的身份,強行刪掉照片。那個朋友費了很多周折才得以脫身,在他們的眼中沒有顧客,只有有不良企圖的踩點嫌疑人,以后我們就再也沒有到銀行現場進行調研和觀察了。而在美國、歐洲、日本等銀行大廳我們也常常掏出相機大肆拍攝,他們的大廳經理常常會迎上來,問上一句:“May I help you ?”當我們表明僅僅想拍攝一下,他們會禮貌地退到一邊,任我們盡情瀟灑,如果我們還想拍拍辦公室的話,他們還會為我們引路:“This way please!”把我們帶到辦公區,任我們拍攝。
因為我們是顧客,是上帝,上帝拍拍照不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嗎?我們的企業口口聲聲說顧客是上帝,在管理實踐中卻實實在在地把顧客當壞人來看,當賊來防。
網上最近有一則消息就很說明問題,南京一位姓丁的先生存款時被ATM機吞去一萬元,他立刻聯系銀行工作人員,銀行工作人員告知他要等兩個工作日才能處理。丁先生急中生智,馬上換電話致電客服,假稱機器多吐了三千元。結果讓人大跌眼鏡,銀行聞風而動,5分鐘后工作人員便趕到現場。針對這種“天壤之別”,銀行解釋稱,吞了客戶的錢,這錢在機器里還是安全的,但機器多吐了錢,就會影響現金安全。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在東京住在一個叫晴海假日的酒店,到達的第二天,他發現自己從國內帶來的一個手提塑料袋不見了,里面裝有幾份中文報紙,一本《中篇小說選刊》,都是用來旅途休閑和打發時間的。他就想可能是服務員打掃衛生時收走了,于是通過翻譯告訴了酒店,酒店一個主管聽后,一個勁地道歉,并告訴年輕人他們會馬上派人將手提袋找回,年輕人說如果實在麻煩就算了,結果他們還是派了幾個工作人員去尋找但仍然沒找到,于是他們就請年輕人填寫賠償清單,他們將如數賠償。年輕人覺得丟失的東西也不值多少,便放棄了賠償要求,這個酒店主管感謝年輕人原諒他們的工作失誤,隨后帶著一大包禮物過來,說他們十分感謝他的諒解,送他禮物表示歉意。后來年輕人到其他同事的房間時,意外地找到了那個手提袋,原來是入住時他放在那里沒有帶回自己的房間。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工作過程質量控制和持續改善技術
實際上,在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中,酒店沒有同年輕人討論過是否真有其事,也沒有做任何辯解,完全相信他的一面之詞。我們常常說顧客永遠是正確的,顧客是上帝等,實際上往往只是一種口號而已。可以這樣說,中國式管理的特點是:忽視管理現場,忽視工作一線,忽視細節,喜好運動式、口號式管理。
可以說,類似這樣細微的差別,正是造成一流企業與普通公司之間巨大不同的根本原因。正如美國著名管理學專家海因茨·韋里克所言:“通常而言,大多數同行企業之間,它們在產品質量方面的差異并不大,而細節往往會放大這個差異。”在產品質量上,我們和西方一流企業之間的差距并不大,但在員工工作的細節、服務的細節上我們的差距卻十分巨大,這些細節的差距最終又會回到產品和服務的差距上來,使我們總是處于追趕和接近但無法超越的位置上。因為我們的管理者沒有真正理解隱藏在細節后的管理思想和精神價值觀,沒有將其轉化為企業的管理實踐和具體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