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詩,我的女兒:
今天給你寫這個信,想跟你談談讀書或者學習的事,這里并不談寬泛的讀書學習,只是要談跟上學有關的事。
最近這一段時間,你都在謀劃著,也時不時地動筆寫一點文字——你想寫一篇小說。當你讀到你所寫的人物介紹與序章,我非常地震驚!那些文字,不僅超越了你現在這個年齡的表現力,而且也超過了你爸爸目前的水準!文字的韻律感、人物性格的表現、對整體架構的把握,這三個方面已經表現出一種超乎尋常的水準!
我期待你的作品早日問世,期待你的成功與榮耀!
當然,你還得在追尋夢想的同時,完成好你當下作為一個小學生應該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好好讀書。
昨天晚上,你與往常一樣,并不十分情愿地寫家庭作業。當我問你為什么學生應該寫作業時,你回答說不知道。我中止了你寫作業,讓你想明白為什么后再寫,否則,當你并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做了也是白做!
我認為,做一件事情,你必須有積極的心態,快樂的心情,才能夠有效地把它做好。如果你總是帶著抵觸的情緒、應付了事的態度來寫作業,永遠不可能學好知識,提高成績。
你一定要明白,學生回到家里寫一些作業,有三個目的:一是強化記憶,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東西溫習重復,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二是拓展知識,因為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非常有限,做作業時,你會看些參考書,查閱資料,增加很多新的知識;三是深化理解,課堂上老師所講的知識,你可能并未能夠全部消化或理解,而做作業的過程中,你突然又有了新的認知。總之,學生寫作業,其實是要增強你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能力,人的自學能力決定了人一生的成就大小,決定了你能否達至顛峰!
你現在已經上六年級了,對于讀書、上課、寫作業之類的事,我印象特別深的是你的這樣幾句話——
面對一大堆作業,你說:我最討厭作業!
在放假的時候,你說:放假就該休息嘛,為什么還要做作業呢?
莫言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你說:他只讀了一個小學,還不是得了獎?
對于你的話與觀點,我其實是贊同的,當然也是矛盾的。
在我的理想當中,孩子就應當以快樂為本,學習知識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為什么呢?
第一,很多所謂知識是不必要的。以我過去所學知識而論,其實好多現在并無大用,它們只是在教育批量化生產流水線上一個規定動作,并不符合每個人的個性發展而未來生活實際。過多不必要的知識,會讓孩子的想像力受到傷害。
第二,很多知識教得過早。按我的觀點,小學生目前許多課程當中的知識是不必現在講授的。曾經看到網上一條新聞,某小學校長認為小學生的地理知識僅限于知道“地球是圓的”就可以了。我非常贊同此論。小孩子年齡相差一歲,智力差別就極大,而過早的復雜知識的傳授,很容易讓一些暫時理解力有限的孩子被貼了“笨孩子”的標簽,從而影響一生的發展。
第三,目前傳授知識的方法是錯誤的。傳授知識如果不以孩子的興趣與個性發展為導向,而以國家公布的教學大綱的依據,然后將所有學生按一個標準,以及一個標準答案的方式培養,我認為是對孩子心靈嚴重的扭曲。
正是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平時對你讀書、作業以及成績沒有特別的要求,我相信,你只要是一個聰明的孩子,陽光的孩子,自信的孩子,我就對你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可是,當一個國家的教育體制還不能達到理想化狀態時,我們還得面對這樣的一個現實——激烈的競爭!我們還必須向現實的規則作某種程度的妥協,否則,很容易被現實邊緣化,甚至徹底地拋棄。
其實,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成績,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學,唯一的目的,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激烈而殘酷的競爭中輸在了起點!我不會給你壓力,但希望你明白這一點,而不要自甘落后,而要奮起直追,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我當然希望你是一個天才,但如果你不能成為天才,未來也沒有天才般的成就,你永遠都是我最最愛的孩子!
永遠愛你的老爸 樊榮強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