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融合建設企業司庫與數據中臺
張靖笙
2019年更被譽為數據中臺元年,筆者此前做過一些粗淺的探討,目前業界的共識是,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數據中臺的建設,雖然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數據中臺不僅是一個技術平臺,還是一個持續運營的業務體系,可這個概念當前所處基本還囿于信息科技的領域。
我相信很多企業的掌門人都有一種共同的感覺,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雖然是毋庸置疑的,可對于本企業來說如何具體的轉法感覺茫然,雖然比對一下本行業數字化標桿明白差距很大、要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先著手做哪些又感覺千頭萬緒地萬事起頭難,何況拋開數字化,當前企業發展本身要解決的各種業務和管理問題已經一大摞了。好,既然建設數據中臺是數字化轉型必需一步,那么找一個好的實現業務增值的切入點,毫無疑問對于當下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數據中臺是從阿里巴巴發展出來的,作為中國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始作俑者,電子商業模式天生就是建筑在互聯網數據的沙灘之上,近二十年,利用互聯網做生意的企業也多如牛毛,只要是有業務在線上跑的企業,這些業務毫無疑問也是數據驅動的,可阿里巴巴和其他同樣搞線上業務的企業相比,差別在于對線上業務雁過留毛積累下來的龐大數據是否做二次開發的努力。其實這點啟發對于所有中國企業都非常重要,信息技術在我國各行各業的應用已經三十多年了,工作中沒有用過計算機的企業組織是沒有的,數字經濟已經是市場經濟中分量越來越重的組成部分,我們所有企業組織都在數字化的環境中做生意,可懂得利用數據價值、懂得把數據積累下來再二次利用的組織卻鳳毛麟角。
從這樣的分析可以看出,我認為數字化轉型根本就不是一個技術問題,建設數據中臺的門檻也并不在技術。今天大行其道的數字化轉型的相關技術手段和方法落到任何一個具體的企業,其實要解決的就是這個門檻的問題,數字化轉型的門檻是什么?門檻在哪里?必須要從企業的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管理現狀和組織文化中找出具體的答案,找出答案單單靠業務或者技術顯然都是不行的,缺乏業務理解能力的信息技術工作者或者缺乏數據技術知識與經驗的商業顧問和企業管理專家都難以獨力完成,必須要有能把兩方面都貫通的團隊,現實中企業能遇到這樣團隊的機會已經實屬稀罕,而能組建和擁有這樣的團隊幾乎遙不可及。
在咨詢工作中,筆者卻發現了一個具備普遍性的數據中臺建設切入點,就是我最近曾經探討過的,用金融科技幫助企業司庫平臺數字化轉型的思路。不管是什么行業,做什么生意,怎么做生意,有一條是共通的,錢是牛鼻子,任何一個企業組織開展業務活動都需要財務和資金,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實現財務資源配置工作的全數字化轉型,打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門就有了一條萬能鑰匙,我們可以分別從推動“業務數據化”與“數據業務化”兩個方面分析這條萬能鑰匙的妙用。
從“業務數據化”的角度,對于企業組織來說,數據不見得人人關心,可是財肯定是人人關心的,財對業務的驅動作用不言自明,實現業財一體化無疑將大大提升企業各環節活動的工作效率,而財務工作本身就是數據處理工作,所以財務電子化天然成為了企業信息化最早的形態,許多企業除財務部門外,許多部門都或多或少的行使著企業財務的部分職能。而財務部除了會計核算工作外,并未參與管理或者業務工作,受這種傳統的企業財務工作定位影響,企業很難使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協同工作,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各自采用一套軟件處理其各自數據,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之間不能及時溝通信息和協同更正信息。業務管理者就無法做到實時監控業務活動所配置的各項資源的成本效益和基于此做出合適的決策,因此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客觀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低效利用。如果我們把各項業務活動與企業數字化司庫平臺中真金白銀的財務資源配置工作建立清晰的連接關系,那么所有的業務活動都會自發完成數據化,以爭取早日與這樣的企業司庫平臺的順利對接,這無疑大大啟動企業各部門加速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從而打開業務整體數據化的新局面,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的難題也輕松化解。
從“數據業務化”的角度,企業司庫平臺無疑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爭取更大商業價值最好的場所,筆者前面已經討論過,隨著金融市場的日益發展,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所有項目實際上都可以利用金融工具做杠桿而轉化為具備“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能力的金融資源。而我們追本溯源,企業資產的積累,根源還是來源于各項生產經營的業務活動,企業司庫平臺除了可以扮演企業統一代收付平臺,統一的資金池以外,掌握了這些業務和財務數據以后,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許多基于實際業務場景中業務活動和財務效益相關性分析的財務分析和風險管理模型,從業務數據中預測財務收益或者損失的概率,使企業實現了以物流為依據、以信息流為核心、以財務資金流為載體的全新運作方式,以此來實現了企業真實的業務財務一體化運營和管理。企業司庫中的數據在整合并組織各種業務活動的過程中展現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的競爭力,并且在經營和競爭力上都必然會發揮巨大作用,金融的杠杠效力、金融科技的支點作用、企業財務數據資源的金融資產特性這三者在企業司庫的數字化建設中將發生完美的化學反應,靖笙之前提出以數據對企業現有各種業務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以實現價值創造和利潤共享的數融概念,就有了一條非常清晰的數據業務價值兌現路徑。
從這兩方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司庫與數據中臺存在相向而行的天然動力,企業司庫需要數據才能發揮作用,而數據中臺通過企業司庫則很容易幫助企業兌現數據的業務價值,建設數據中臺所需要的相關的數據工作和技術投資就有了強烈的商業動機。
采用數據中臺和金融科技的方法和技術手段建設業務上的企業司庫,這對于廣大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工作來說,無疑是一條既能得利于當下,又能造福于未來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初稿完成于2020年2月22日,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