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笙,張靖笙講師,張靖笙聯系方式,張靖笙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張靖笙 2019年度中國50強講師
    數字化轉型、大數據、工業4.0、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區塊鏈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張靖笙:建構新時代的學習科學
    2017-02-26 2793

    學習是為人的本能

         十八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哲學家維柯(Vico)指出,從哲學傳統出發,人類完全不同于其他動物,使人類獨一無二的是文化,因此,人類歷史涉及的是人類自我創造的過程。維柯在其出版的著作《新科學》中指出,即使在原始社會,“原始”人對世界的反應也不是幼稚無知和野蠻的,而是“富有詩意”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一種本能的、獨特的“詩性的智慧",指引他們以隱喻、象征和神話的形式對周圍環境作出反應,因此,對神話恰當的解釋可以被看成是”最初的人類文明史“,因此表明文明社會確實無誤是由人創造出來的,社會的各項原則都可以在人類自身心靈中發現,人類通過傳承歷史創造社會,塑造自己,每一種文化都關系人類的創造。

          生存在這樣歷史形成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人類本質上是思索者和學習者,如果沒有思維和學習,我們將失去做人所擁有的一切所有,因此,學習是人生而具有的一種本能,因此有史以來,關于學習的聲音就不絕于耳,而對于學習的理解,不同的時代的人卻有其不同的觀點和見解。

    如何理解學習

          可以說,作為一種本能,人從出生到死亡學習從未間斷,從哇哇學語開始慢慢通過學習了解這個世界,學習作為一種獲取知識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經濟時代,自主學習已是人們不斷滿足自身需要、充實原有知識結構,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最終取得成功的法寶。

          對學習的通常定義有狹義與廣義兩種:狹義學習----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 廣義學習----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       在回顧學習理論的演化和追蹤國際上有關學習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關學習的研究經歷了一個從猜測到科學,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靜態到動態的發展過程。可以說,在最近的十多年間,學習理論正在發生最本質的革命性變化。把學習作為研究對象來研究,重新審視”人的學習是如何可能的“,”人是怎樣學習的“,“學習的本質是什么”,“學習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這些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持續地激發各領域的持續思考。

         過去學習理論曾經占主導地位的是行為主義的觀點-----“學習是反應的強化”,提出這一觀點主要依據是實驗室對動物學習行為的研究,這種觀點明顯無法體現人區別于動物的歷史和文化本質;后來認知主義的心理學家將計算機中信息的符號形式等同于人的知識,由此有關信息加工理論逐漸取代了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知識獲得“,根據這一學習觀,學習者是信息加工者,教師被視作信息的施予者,而當人的認知研究從實驗室轉移到比較真實的場景,這種關于學習是知識獲得的信息加工的觀點,隱喻了教育是一個”講授-記憶-考試“的循環,其目的是把老師頭腦里的知識有效地復制到學生的頭腦中,而由于它的狹隘性和脫離真實世界的特殊試驗場景,而受到越來越嚴厲的批判;在層出不窮的研究中,學習的知識建構本質、社會協商本質和主體間參與本質也越來越清晰地顯現出來,建構主義正是在反思傳統的學與教的隱喻,特別是反思傳統知識觀的基礎上,依據腦科學與神經科學有關人腦的最新研究成果,建構主義以下觀點不僅在理論層面具有開拓性,而且在實踐層面也具有可操作性:

       (1)學習是知識建構;

       (2)學習是知識的社會協商;

       (3)學習是主體間的知識建構;    

       (4)學習是意義與身份的雙重建構;

       (5)學習是情景化的,是個體和情景之間的互動;

       (6)學習是處理真實世界的問題和不良結構的問題;

       (7)學習的本質意義上是結構結構的變化和重組,即改變我們的認知結構、解釋模式、現實建構、問題解決的策略等。

    如何理解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是學習的重要內容,知識的擁有又是學習的重要結果。按照客觀主義的觀點,事物是客觀存在的,而知識是對事物的表征。眾所周知,客觀主義是哲學中認識論的基本范疇,客觀主義認為世界是真實存在的,有結構的,而且這種結構可以被人們認識,因此存在著關于客觀世界的可靠認識。人類思維的作用就是反映客觀現實及其結構,因此而獲得的意義(即知識)是相對穩定的,并且存在判斷知識真偽的客觀標準。

          但長期以來在教育系統中,對知識的客觀性和絕對性的過分強調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經過科學驗證了的科學命題、定理等知識是對事物唯一正確的、真實的解釋,只要掌握了這些知識,我們便掌握了這個世界的運轉法則,便具有了支配世界的力量。這種過分強調的客觀主義知識觀假設認識客體的基本特征是相對不變的,所以知識是穩定的,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教育的作用是幫助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真實世界,顯然這種知識觀把知識看成是一種客觀的、穩定的物品,知識的獲得就意味著用各種事實或者信息填充一個空的容器,因此,對于學習者,學習的目的是獲取這種穩定的知識;對于教育者,教學的目的則是傳遞這種知識。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中的信息加工理論雖然存在很大的不同,但都承認了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由此產生了“學習是反應的強化”和“學習是知識的獲得”等有關學習的隱喻,教師和學生分別成為知識的施予者和承受者。我國的教育思想歷來傾向以教師為中心,“為人師表”,“師道尊嚴”,“傳道、授業、解惑”等既是我們祖先留傳下來的良好師德,也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思想的真實寫照。這種教育思想的優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教師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有利于系統科學知識的傳授,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總之,這種教育思想,對于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對于全面打好學生的各學科知識基礎是有利的;不足之處是由于長期“重教輕學”,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對書本、對權威的迷信,且缺乏發散思維、批判思維和想象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大多是知識應用型人才,而非創新型人才。 這正是我國當前應試教育的致命弱點所在。

          然而,教育中建構主義的興起卻是一定程度上對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提出了質疑,例如當代建構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喬納森(Jonassen)認為,現實(reality)不過是人們的心中之物,是學習者自身建構了現實或者至少是按照他自己的經驗解釋現實;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由學習者自己建構的, 不存在誰比誰的世界更真實的問題;人們的思維只是一種工具,其基本作用是解釋事物和事件, 而這些解釋則構成認知個體各自不同的知識庫。 近30年中出現的從知識的生產和學習的社會維度出發對知識的社會成因進行深究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試圖將知識成因與具體的社會情景和歷史背景和社會文化情景結合起來加以考察,并據此強調了知識的主觀性和相對性。

          雖然內部心理加工和原有認知結構固然重要且因人而異,但存在決定意識,畢竟外部刺激是知識的源泉,離開客觀事物的純主觀知識建構將陷入唯心主義的不可知論的泥坑。盡管與個人的經驗及原有認知結構有關(即有主觀性),但事物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是客觀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有效的個人知識必然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產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為知識有效性,是知識的主觀性和客觀性,以及認知的個人維度與社會維度,都應該可以在一個適應社會與人的發展的、逐漸趨于合理的社會情景和體制中,通過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個體與共同體)指向作為認識對象的客體的積極活動,在經驗與理性的綜合中,在認識與倫理價值的統一中,以及在認識實踐過程中以符號為中介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和交往中,達到辯證的統一。

    關于學習的學習

       ”學習是知識的社會協商“這一有關學習的新的隱喻取代"學習是知識獲得“,建構主義的情景化學習有以下基本特點:

     (1)學習經常需要與他人互動;

      (2)學習是由情感發動和控制的,是在真實情景中發生的,是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3)學習伴隨著自我意識、反思和其他“元學習”的認知過程。

        心理學家比格斯(Biggs)用“元學習“表示個體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方式的意識,學習動機的強度和類型,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都與“元學習”能力的發展有關,因此,元學習-----反思學習和學會如何學習,雖然是一種潛在的幾乎不曾被人的意識注意到的過程,但是和教育有寬泛和深入的聯系。

          2016年9月13日北京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其中的一條核心素養是“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新時代的學習科學

           在當今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經濟社會的轉型使得生產形式發生著根本性的變革,基于知識與人力資源的生產形式與服務正在取代傳統的物質生產而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對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人才需求成為社會真正的、迫切的現實需求。

            學習是有助于個人、社群以及整個社會充分發掘其自身潛力的有效機制,是承擔其知識傳承、生產與創新重任的重要活動方式。這一切標識人類正迎接一個學習的時代,人類文明也正邁入一個鼓勵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也作為一項人之為人的本能的知識建構,由于新時代全人類成為知識建構的最大共同體,個體的學習也上升到對知識的全人類共同體協商之中,這一切意味著人類已經進入一個建立在跨學科合作研究基礎上的學習理論的新紀元,學習科學的雛形已經顯現。

            跟蹤和整合國際上學習理論的最新成果,結合我國現實開展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研究,建構有中國特色的學習科學理論,并據此參與國際相關領域的對話,成為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工作的迫切任務。

    參考文獻

    【1】高文、徐斌艷、吳剛 主編. 建構主義教育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年2月.

    【2】何克抗. 論創客教育與創新教育.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3】何克抗.關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基礎---對建構主義的再認識.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日本一区二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VR|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在线播放偷拍一区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午夜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一区二区传媒有限公司|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