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對人體的重要性
氣常言道人活一口氣,中醫對氣的解釋是:氣是由先天之精華,水谷之精氣和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所組成。氣具有很強的活力,不停地運動者,中醫學以氣的運動來解釋生命活動。氣的主要功能是:推動、溫煦、防御,固攝和氣化,即具有推動血液、津液的生成與運行,推動臟腑組織的各種生理活動的作用。人體的氣又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以及臟腑之氣。
1、元氣又稱“原氣”——是由先天之精華所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氣的補充,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2、宗氣——是以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水谷精氣結合而成。貫注于心肺之脈,與呼吸及循環密切相關。
3、營氣——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水谷精氣所化生,運行于血脈之中。
4、衛氣——有保衛的意思,由水谷精氣所化生,活力特別強,流動迅速。運行于皮膚、肌肉全身內外上下,能護衛肌表,溫養臟腑,并調節汗孔開合和汗液的排泄,維持體溫恒定。
溫度決定生命,氣是什么?“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來形容氣血的關系。
血是人生命的原泉,血也是百病之源,血質的好壞關系著人的健康與長壽,血的重要性和補血來源,是我們食療的核心內容,每天的食物營養豐富,搭配合理,就能保證人體內血的質量和密度,保證了脾、胃、腸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能讓人體的血量充足,血質優良。記住食療是貫穿人的一生的,每天要養好脾胃這個大系統。而給人體不斷補充營養,添加燃料并讓腎火不滅的就是被稱為“后天之本”的脾胃,是脾胃把食物運化成了血液,這就是我們理解的“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
補氣就是補腎、暖腎、保暖、祛寒;氣血充足就是身體內血液的量足,質優腎氣足,基礎體溫偏高,各臟腑功能正常,代謝旺盛,血脈暢通。
氣血兩虧就是身體內血液量少、質劣、腎氣虛、基礎體溫低、各臟腑功能低下、代謝緩慢、血脈運行不暢。
所以,補氣的目的就是讓身體保持適宜的溫度,再加上宗氣,也就是人在大自然中吸入的新鮮空氣,這樣人才能鮮活天地之間。稱為“天地人合而為一”。
氣血運行靠什么?火車有軌道、汽車有高速公路,經絡就是氣血的通道(如人體內的高速公路)網絡全身,內通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內外連接、上下貫通,皇帝內經注“行氣血,營陰陽,決生死,除百病”,經絡通百病不生,不可不通?!巴ㄕ卟煌?,痛者不通”。
要學會自然養生綜合療法
什么是自然綜合療法?有四:一、心療;二、食療;三、體療;四、藥療。
一、什么是心療?心療養生保健首先要有一個正確態度和一個正確的方向,正確的態度就是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這是胡主席在治理國家對內、對外的指導思想方針。在養生保健方面,以人為本就是養生保健,不光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要為別人著想,要為社會著想。一個人有了大病,給自己帶來痛苦,給別人帶來麻煩,給社會帶來負擔。別人再對你好也代替不了你的病,你再有錢也得受這個罪,人生病自作自受,因為病是自己的不良生活行為造出來的。
正確的方向就是要科學養生,什么是科學養生?科學養生就是要不斷的學習科學的養生知識和方法。要用科學養生有道的知識、方法保養自己,要以天人合一,五行療法,子午流注,四季養生,陰陽平衡,健康長壽養生的軌道,以達到快樂每一天,開心每一天,健康每一天,只要你堅持每一天,人過百歲不是夢。
二、食療:常言道“藥補不如食補”、“藥療不如食療”,不要把藥當飯吃,要把飯當藥吃,要會吃,不斷學習養生的科學知識,包括食療的養生知識。首先要防“病從口入”垃圾食品不能吃,相克的食物不能同時吃,相生食物要會吃。
三、體療,就是每天要堅持鍛煉運動、按摩、針灸、刮痧、拔罐、磁療都是體療的內容。學習科學養生的知識也包括學習人體的經絡學,要簡單知道人體的任督二脈、12條正經的名稱及作用。每條經絡上常用的保健治療的穴位。常用的保健治療的穴位有:百會、大椎、命門、膻中、關元、合谷、內關、列缺、委中、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學會這些知識,小病不求人。
四、藥療,就是吃藥打針。一個人不能當醫盲,要學習一點醫療知識。首先自己有了病,要知道這個病是從哪來的?怎樣得的這個???這個病的根源在人體五大系統哪個系統(肝膽系統、心、小腸系統、脾胃系統、肺大腸系統、腎膀胱系統)?自己要明白,吃藥打針一定要看說明書,藥、病是否對癥,不能不明不白的、稀里糊涂的吃藥打針。命運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們的生命靠什么來支撐呢?聽聽這些耳熟能詳的話吧,不經意的說法,恰恰是萬古不易的真理:“人活一口氣”,“人就活個精氣神兒”,“氣息奄奄”,“血肉之軀”,“血氣方剛”等等,這些都說明了什么呢?恰恰說明了氣血的重要性“氣”是生命最本質的體現,血是生命最有力的支撐,氣和血構成了人體健康的能量和物質基礎。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于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所謂「通任督」也就是通三關(尾閭、夾脊、玉枕)、行「周天」運轉之意。
子午流星運轉的路線是:氣從丹田起,向下經會陰、過尾閭 ,然后沿夾脊上行至大椎,再上行至玉枕。直達頭頂,然后再經印堂,過祖竅,再用舌接入任脈,沿任脈下行經膻中,過鳩尾而下行直達丹田。一般練本功的人如能按功法循序漸進地練習,小周天是能自發打通的,其循行路線無須誘導。
整體刮拭的順序是自上而下,先頭部、頸、背、腰部或腹部,后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據病情決定刮拭的先后順序。每個部位一般先刮陽經,再刮陰經,先刮拭身體左側,再刮拭身體右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