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店選址的資金投入大,且長期受到約束。即便企業為追求投資最小化選擇租賃的方式,而不是購買土地自己新建,投入仍然很大。除在合同期內需要支付租金以外,零售商還需要在照明、固定資產、門店等方面投入。如果位置不太理想,租賃期通常短于5年。如果位于鬧市區商業中心,租賃期則往往為5年至10年,甚至更長。
那么,零售商選址一般遵循什么原則呢?
超市選址的當地條件
城市商業條件
選址首先應從大處著眼,把握城市商業條件:
城市類型。先看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繼而調查行政、經濟、歷史、文化等社會條件,從而判斷是工業城市還是商業城市?是中心城市還是衛星城市?是歷史城市還是新興城市?
城市設施。學校、圖書館、醫院、公園、體育館、旅游設施、政府機關等公共設施能起到吸引消費者的作用。因此了解城市設施的種類、數目、規模、分布狀況等,對選址是很有意義的。
交通條件。在城市條件中,對店鋪選址影響最直接的因素是交通條件,包括城市區域間的交通條件、區域內的交通條件等。
城市規劃。如街道開發計劃、道路拓寬計劃、高速公路建設計劃、區域開發規劃等,都會對未來商業產生巨大的影響,應該及時捕捉、準確把握其發展動態。
消費者因素。包括人口、戶數、收入、消費水平及消費習俗等。
城市的商業屬性。包括商店數、職工數、營業面積銷售額等絕對值,以及由這些絕對數值除以人口所獲得的數值,如人均零售額。
店鋪位置條件
人口數及住戶數:了解一定商圈范圍(例如1000米)內現有的住戶人數;
競爭店數:了解一定商圈范圍內競爭店的數量;
客流狀況:調查通過店前的行人最少流量;
道路狀況:包括行人道、街道是否有區分,過往車輛的數量及類型,道路寬窄等;
城市的商業屬性:包括商店數、職工數、營業面積銷售額等絕對值,以及由這些絕對數值除以人口所獲得的數值,如人均零售額;
場地條件:包括店鋪面積、形狀、地基、傾斜度、高低、方位、日照條件、道路銜接狀況等;
法律條件:在新建分店或改建舊店時要查明是否符合城市規劃及建筑方面的法規,特別要了解各種限制性的規定;
租金:租金不宜過高,嚴格控制成本;
必要的停車條件、顧客停車場地及廠商用進貨空間;
投資的最高限額:以預估的營業額或賣場面積為基準來規定;
員工配置:以賣賣面積為基準來規定,如每人服務面積不得低于20平方米。
超市選址的原則
超市的店址以選擇在居民區為主;
超市的目標顧客應以穩定的居民為主;
以店址附近的企事業單位上下班職工為主;
選擇在交通樞紐開設超市;
其經營內容必須視流動顧客的不同特點做出確定;
選擇在商業中心或老城區開設超市,其經營內容必須同;
商業街上其它業態的商店的經營內容有一個互補作用。
超市店址的確定
便利店
選址在居民住宅區、主干線公路邊以及車站、醫院、娛樂場所、機關、團體、企事業所在地;
營業面積在1OO平方米左右,營業面積利用率要高;
營業時間一般在16小時以上,甚至24小時;
商品以速成食品、小包裝商品、文具雜志為主,有即時消費性、少容量、應急性等特點;
目標顧客:居民購物徒步5分鐘可到達, 80%顧客為有目的的購物。
食品超市
選址在居民住宅區、交通要道、商業區;
營業面積在500至1000平方米;
商品結構:以購買頻率高的商品為主;
營業時間不低于16小時;
以居民為消費對象,10分鐘左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