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金融企業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鼓勵互聯網金融依托實體經濟規范有序發展。與此同時,央行行長周小川撰文強調應規范發展P2P借貸平臺、第三方支付和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業態,構建主流業態與新興業態協調發展的金融體系。這些政策與表態再次強化了互聯網金融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資金問題,助力產業鏈發展的重要作用。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以及社會實業發展當中很重要的角色,據數據統計,在中國有6000萬家左右的中小企業,占到了整個企業總數的99%,并且貢獻了75%以上的技術創新和80%的新產品。從對國家的稅收貢獻上達到了50%,以及提供了80%的就業崗位。最重要的是所有中小企業生產總值占到了國家GDP的60%。對于如此重要的中小企業,卻一直面臨融資困難的困境,在去年我國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大概是在16萬億,但是卻有95%的中小企業,從未從銀行獲得過貸款,提交貸款需求的中小企業有75%的需求沒有能夠得到滿足。
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則大大的改善了這一問題。互聯網強調的是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極度地縮短空間和時間的跨度,減少交易的中間環節,持續提高效率。互聯網在金融層面表現有三個核心:融資方式、信息處理、資源配置。將這三個方面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互聯網就可以為金融脫媒提供可能性。
互聯網跟金融相結合,有很多的優勢。比如說它可以極大地減少交易的環節,降低交易的成本,消除信息的不對稱,為用戶提供更高收益的產品,同時通過互聯網上的大數據信息作為分工的基礎以及風險控制模型,通過標準化的管理工具,對信貸業務進行有效的管理,最終改善金融市場交易秩序,有助于民間金融的陽光化和規范化。互聯網金融目前還無法撼動傳統金融的位置,但是它可以對傳統的金融市場進行有效的改善和補充。
二、互聯網金融將成為互聯網大會焦點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12月中旬在烏鎮舉行的互聯網金融大會,并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此次大會涉及的主題眾多,但都是以互聯網改變和重建相關產業為切入點來深入討論的。而其中的互聯網金融無疑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議題之一。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大概念,包括網上理財、股票投資、眾籌,網上購買基金、信托等增值產品的,更涉及網絡貨幣的投資。自2013年比特幣暴漲以來,虛擬幣這一概念逐漸被大家所熟知,有部分中國投資者已涉獵此項投資。從經濟整合的角度上看,互聯網金融是有效促進全球經濟全方位發展的方向,將和物聯網整合相依,影響全世界的經濟。
互聯網金融是普惠金融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中小企業前進的同時,又能夠使廣大人民受惠,富國富家,是關系民生的大事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互聯網大會有8位外國領導人、近50位外國部長級官員出席,大會嘉賓更是來自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20多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以及600多位互聯網企業領軍人物、互聯網名人、專家學者,如果互聯網金融成為議題之一,那勢必會和物聯網呼應,拉近世界經濟的距離。
三、離開實業的互聯網金融都涉嫌非法集資
一個大國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光靠虛擬經濟的發展,對于經濟的長遠發展是無法有一個堅實的基礎的,發展穩健的實體經濟是重要基礎和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增加社會財富、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和應對外部危機的重要保障。所以,互聯網金融必須服務實體經濟。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日新月異,以勢不可擋的態勢滲透到百姓的投資生活中,并為中小微企業打開了新的融資路徑,“攪活”了金融之水。與此同時,由于行業沒有門檻,個別互聯網機構“野蠻”生長,非法集資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呈現多發態勢。
調查顯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行為主要集中在P2P行業。截至2015年11月底,P2P行業累計問題平臺達1109家,問題平臺發生率高達30%,問題平臺涉及的投資人數約14.2萬人,涉及貸款余額79.2億元。在眾籌融資領域,尚沒有暴露出大案要案,但由于其與非法集資的邊界模糊,也一度成為投資者重點防范的行業。
相比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非法集資活動具備3個新特征。一是涉眾更多,地域更廣。傳統非法集資案件中嫌疑人相對集中,一般以小范圍的縣域案件為主,互聯網金融投資人則來自全國各地;二是發生速度更快,影響更大。傳統非法集資案件周期一般較長,隱蔽性強。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月就倒閉的平臺不在少數,互聯網對負面事件的快速傳播效力巨大;三是案件對象范圍擴大。傳統非法集資案更多是采用“殺熟”策略,互聯網金融集資案對象則呈現出以陌生人為主的新特征。
由于準入門檻不高、監管覆蓋不全,加上互聯網本身的虛擬屬性提供了灰色操作空間,導致部分不合規機構假借互聯網金融名義非法‘吸金’,牽涉面非常廣。而互聯網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的不可控性,導致此類行業負面事件的波及范圍、影響范圍被急劇放大,容易引發投資者對整個行業的擔憂,并給整個行業帶來信譽危機,因此互聯網金融決不能觸碰非法集資底線。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成立于2013年11月,是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最權威的市場化金融智庫,是國內影響力最廣,規模最大、最專業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組織。據協會統計,截止2015年11月30日,在線注冊會員單位高達1350家。協會會員規模龐大,涉及多個領域,包括支付、互聯網金融門戶、互聯網信息技術、較大的P2P平臺,如信和財富、善林金融等。還有眾籌、國企、央企等實體企業,比如中國中鐵電氣化集團、供銷集團財務公司、中建三局、山東省資產管理中心等,地方政府的產業園區有蒙古源流文化旅游產業園、黑龍江省富錦市產業園等。國企、央企紛紛擁抱互聯網金融,爭先加入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目標是通過協會這個資源整合的大平臺,運用“互聯網+”的思維解決國企的發展瓶頸,通過互聯網金融進行資本運作,促進傳統產業的并購和資源整合。加快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對接模式創新,形成傳統企業的經濟集群,構建新型產業生態,促進傳統產業整體業態升級。
對于P2P會員單位,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P2P專業委員會,積極推進P2P行業自律規范的制定和完善,并加快征信系統以及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投資者舉報投訴平臺的建立,加強P2P企業的風險控制的指導培訓,加快P2P與其他創新金融工具的結合應用,拓寬P2P的投資渠道,根據各地P2P企業的特點,幫助P2P企業因地制宜地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協會給會員單位能夠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可以為會員單位整合互聯網金融產業鏈的各類資源,并非是像其他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的會長是P2P公司的老板,搞個協會為自己提高知名度,協會的會員單位來源也很單一,都是P2P公司,大都從線下高利貸轉為線上運營的網絡版本,學歷及綜合素質低下,根本不具有為會員單位整合資源的能力。互聯網金融企業入會期望得到的是多資源的融合與企業整體的綜合提升,使企業更規范更長久多元化的發展,而不是單一發展模式的延續
五、協會以專業知識服務實體企業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的會員單位中大部分是央企、國企等實體企業,對此協會特設四個專業委員會服務實體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由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會長宏皓擔任,專業委員會聘任了70位來自各個領域的權威專家,分別來自政府部門、高校、金融機構、權威媒體、國企、上市公司、大型民企等行業權威專家及企業家,跨界交流成為該委員會的特色之一。協會專業委員會權威專家團的加入可以共同為互聯網金融的事業蓬勃長遠發展貢獻各自的力量,創新設立的“互聯網金融與產業升級委員會”,開創了互聯網金融促進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實現“產融一體化”的新篇章。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積極響應國家總理李克強在兩會上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為更多實體企業服務,提供專業化的指導,助其在經濟浪潮中轉型升級。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實體企業顯得更加迷茫,加入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由協會專業的金融智庫幫助會員單位出謀劃策。這將有利于促進并推動以服務實體經濟的產業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中國協會也將滿足實體經濟的多元金融需求,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能源與動力。讓互聯網金融成為幫助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工具,利用創新金融的模式,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把資金引流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所應該產生的更多的目標和社會價值所在,讓資金的價值最終能夠高效地轉變成社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