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年均油價的基準預測下降10%,我們估計年均CPI漲幅會比基準情景下降0.2-0.3個百分點,年均實際GDP增速比基準情景可獲微弱提升(約0.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與GDP的比例會擴大0.2個百分點左右?!苯?,中國人民銀行[微博]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公布了他用一般均衡(CGE)模型估算的結果。
這是馬駿和其團隊用一般均衡(CGE)模型和其他方法對國際油價下跌對我國的CPI漲幅、GDP增速和國際收支進行的初步的定量分析。
“2015年的中國經濟將面臨著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馬駿稱,從國內來看,房地產價格的走勢及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對此的反應、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下降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影響是需要十分關注的因素。
從國際上來看,最近石油價格的大幅下跌及其未來變化對通脹、增長和宏觀政策的產生影響。同時,油價下跌對我國通脹、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和主要行業的影響。
馬駿稱,假設2015年年均油價比先前的基準預測降低10%,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油價下降對主要經濟變量的影響。這是因為,在2014年10-11月份期間,市場對2015年布蘭特油價的預測為74美元/桶左右,比2014年的年均93美元/桶降低約20%,這個油價預測已經反映在大部分最近發表的各種經濟預測之中。
由于12月份以來油價繼續走低,最近幾周市場對2015年平均油價的預測已經降到了65美元/桶左右,比先前預期的74美元/桶又降低了約10%。為了判斷與先前基準預測的差異,馬駿在模擬中考慮油價進一步下降10%的假設,而非下降30%的假設。
年內同比CPI漲幅前低后高
關于油價變化對CPI漲幅的影響,馬駿介紹了三種辦法進行估計:統計(指數權重)法、CGE模擬方法、計量回歸方法。
其中,統計法直接采用CPI中成品油的權重估算,CGE方法將油價下降作為外生變量沖擊引入一般均衡方程組體系進行求解,計量方法則構建了油價、產出缺口、食品價格等變量對CPI的解釋方程。統計法由于無法考慮到原油(47.89, -1.24, -2.52%)價格向各種中間和最終產品的傳導,會低估對CPI的影響,所以只能作為參考。
除了這三種方法之外,也有學者使用投入產出表方法,但由于投入產出表方法只考慮上游產業向下游的價格傳導,沒有考慮到需求變動、工資以及盈利等因素對價格的反應,該方法傾向于明顯高估油價變動對CPI的影響。
馬駿列出用前三種方法所作的估算,根據CGE和計量方法的結果:如果年均油價下降10%,我國年均CPI漲幅會下降0.2-0.3個百分點。
“許多石油分析師預測今年的平均油價(65美元/桶左右)明顯低于去年,但由于石油供求對低油價的反應逐步顯現,油價在年內將呈現先低后高的走勢?;谶@個判斷和基數效應,我國年內同比CPI漲幅也很可能出現前低后高的態勢?!?/p>
至少對我國年均實際GDP的影響,馬駿稱:“我們用CGE模型的估算結果是,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p>
世界銀行[微博]最近的估計是,油價下跌10%對中國GDP的影響在0.1%-0.2%之間,這個結論與馬駿的判斷基本吻合。油價下跌對我國GDP影響比其他一些國家小的原因之一是石油占我國全部能源消費的比重不到20%。
提高我國貿易順差
2013年我國進口原油2.82億噸,進口依賴度達58%。馬駿稱,顯然,國際石油價格的下跌,會直接降低我國的進口支付,提高我國的貿易順差。
另一方面,國際油價的下跌,會略微提升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而提高實際進口。馬駿稱,依據其CGE模型的估算結果, 若國際油價下跌10%,我國貿易順差與GDP的比例將上升0.16個百分點。
此外,馬駿用CGE模型估算了國際石油價格下跌10%對135個行業實際產出的影響。
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由于國內市場受進口原油的替代等因素,其產出會比基準情景下降1.3%。合成材料、基礎化學原料、化學纖維這三個產業直接受益于中間投入成本的下降,其產出會比基準情景分別上升1.1%、1.0%和0.6%。油價下降會刺激航空業產出比基準情景上升0.3%。其他行業受影響相對較小。
綜上,馬駿總結稱,得出的主要結論: 關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假設年均油價的基準預測下降10%,估計年均CPI漲幅會比基準情景下降0.2-0.3個百分點,年均實際GDP增速比基準情景可獲微弱提升(約0.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與GDP的比例會擴大0.2個百分點左右。在行業層面,油價下跌將使化工和交通運輸行業明顯受益,對石油加工行業影響較為中性,對石油開采行業則為明顯的負面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