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型組織建設是“幸福中國”的實現途徑之一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大智不術。不管是平天下,還是治國、還是齊家,真正的企業經營管理的內核,來自于修心修身,也就是全員自我修煉的過程。
任何一個人或企業、組織,要想成就事業,必須要有企業文化,而美好文化是升級之選。一個企業中所有人的行為,都來自于這個企業背后的文化和觀念,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強調的是長久發展的規律,是從上到下、虛實結合、符合客觀規律的系統建設。企業文化解決的就是“核心價值觀”的問題,是商道人道的問題。美好文化成功幫助企業塑造和傳承核心價值觀,可以幫助企業志存高遠,追求并實現長久的成功。成功的企業,一定是靠文化贏得人心,靠“做人”搞好經營,而不是靠所謂的技巧和小聰明。
通過不斷的總結思考,我意識到:就像不同的人卻需要基本的價值觀和美好品性支撐一樣,一個企業縱然生產、經營的產品與服務千差萬別,但是企業文化建設卻依然有跡可循,完全可以構建最核心、最重要、最基礎的元素,那就是圍繞組織成員幸福感的實現,用心建設“美好型組織”系統。員工是為幸福而工作的,員工通過美德訓育能夠真正成長進步,這才是獲得幸福的基本努力路徑;企業是為滿足員工與社會的需求而存在的,毋庸置疑,員工和顧客對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致的,而今后的企業文化倡導以美好修煉為基礎,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以追求和諧幸福為核心指標,所以,“美好型組織”建設勢在必行。因為,心對了,人就對了;人幸福了,工作就安定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幸福讓大家親如一家,團結互助,創造與奉獻,世界也就對了。
幸福來源于健康、家庭、事業、經濟、精神和責任,作為管理者,一定要考慮這六個方面的平衡。對于內心認同企業文化的員工來說,在工作中會更加高效的溝通交流,會收獲做人做事方面的學習成長,會在平衡和升華之后感受更加穩定持久的幸福感受。心靈美好、德行圓滿的人更幸福,這樣的人會主動承擔更繁重更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會創造出更多工作成果,體現更多服務價值,更容易受到企業和外界贊譽,收獲健康富足快樂的人生。幸福感是人類獨有的高貴的心靈感受,讓人與人之間超越動物的劣根性更加和諧地存在,所以,幸福的人都在工作中奉獻著,幸福著。
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首先是幫助員工成為一個鮮活美好的“人”,而不是一個只知道掙錢、交易、算計的“營銷奴隸”。一個真正有智慧、負責任的企業家,應該致力于解決內心品德的問題,讓大家內心有愛,為人有規矩,處事有智慧,快樂工作,幸福生活,才能分享和諧世界與幸福人生!不論我們做任何工作,其實都是體現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一種存在價值,也就是我們通過自己的技能、加工出來的產品,到底幫助多少人解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工作的價值就是對別人幫助的真實價值。這樣的工作觀,讓我們對服務、對愛有了不同意義的理解,它在機械和金錢之上,是對所有生命的慈悲與愛的連接,自利利他,圓潤天下,有利于滋養心靈,建設和諧的生活土壤,提升生命的品質。
也許企業員工來自四面八方,大家都有著自己的心酸與夢想,到底是什么力量讓團隊在工作中結緣?不論是投資人、企業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將心比心:辛苦的工作到底圖啥?誰不希望在工作中體現價值、得到尊重?誰不希望通過辛勤勞動收獲滿滿的幸福?
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企業只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營造和諧的氛圍,讓員工保持快樂,提升員工的美德修煉水平和主動工作能力,是新思想管理當中重要的衡量因素,這直接影響著工作效率和企業的持續發展。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把“為全體員工謀幸福,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作為京瓷公司創業初期設定的的追求目標,結果帶領團隊讓京瓷成為世界五百強;臺灣奇美電子是全球三大液晶電視平版供應商,之所以能在電子產業取得現今的卓越成績,主要源于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企業是追求幸福的手段”,奇美的企業目標是要追求世界第一“幸福的人”,這種追求化作員工主動積極工作的不竭動力。
實際上,在今天的中國,任何一個行業都同時具備朝陽和夕陽的特色。贏得明天者,必定緣起善念,行之正道,選擇利國利民的美好事業,專業用心,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學會愛,敢愛,會愛,營造愛的氛圍。一個企業要想把事業做好,把品牌做好,必須有愛的發心和能力,必須全心全意真實付出愛,建設美好文化的正能量場,這是一種用情有理的管理系統,事半功倍,利國利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美好型組織的核心價值觀越是尊重人性,尊重客觀規律,員工美德修煉水平就越高,大家的幸福指數越高,忠誠度就越高,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潛力和能量就越大,進而主動自發推動著企業健康持續地成長,取得企業和個人的共同成功。而任何一個企業,不都是和諧社會的一個個組成單元嗎?如果“美好型組織”在神州大地遍地開花,如果每個人都能修煉美德,自我負責,“幸福中國”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