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狠的狼VS美好的人?
我們的企業現在不缺產品,不缺營銷,不缺服務,甚至不缺資金;
缺什么?——缺文化,缺德!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國內各行各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多年來,企業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對企業文化、組織管理、人員素質、制度建設、技術、領導力、創新力等非物化的軟實力嚴重認識不清、投入不足,導致企業缺乏真正有生命力的核心文化,或者瞬間即逝,或者經濟積累喜人但是朝不保夕已成嗜血的利益動物。
資本兇猛,營銷殘酷,廣大消費者的日益理性和國家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企業與服務型組織“文化軟實力建設”已經刻不容緩。對于今天的中國企業來說,我們不缺產品,不缺技術,不缺服務,甚至不缺營銷,不缺資金,我們缺什么?——缺德,缺文化!
如果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初衷是唯利是圖嗜血成性,如果企業員工成長的土壤是假丑惡橫行,如果我們的商業環境是億萬富豪上演流氓黑社會、無賴混混的野蠻打法,何其悲哀!
企業的王國,首先是人(員工)的世界,也是為人(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以換取價值的事業,所以必然是一個人文的世界。世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其所著的《卓越的管理者》一書中提到:“明天的商業競爭與其說是技術上的挑戰,還不如說是文化上的挑戰。”
近幾年來,餐飲行業競爭異常激烈,關門倒閉的餐飲機構并不鮮見。一片殺伐血拼中,一家叫“海底撈”的特色餐飲機構卻逆勢而上,連鎖經營模式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更加令人詫異和贊嘆的是:服務細節和獨特企業文化帶來的滿意度非常之高。走進海底撈,你會感受到一群積極樂觀、主動熱情、帶著強烈自豪感的年輕員工,他們動作規范,眼神中傳遞出無限的真誠和熱情,走起路來很快很輕盈,像在雀躍,讓人感到一種積極向上的陽光力量。海底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為員工營造了一種“家”的文化。據說在海底撈,員工會根據崗位職責擁有一定的權力,以至于普通服務員都有免單權、退菜權。員工宿舍由專人打掃,可以免費上網;員工的孩子可以免費在海底撈設立的私立寄宿制學校里上學,只需要交書本費;只要你足夠優秀,你就可以晉升,公司的職位向每一位員工敞開……在這樣的企業里,員工不但實現了自己的基本需求,還有機會創造屬于自己的成就。在海底撈的團隊,人們有尊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背后的勞動價值和社會價值,他們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是一群為了夢想而專業服務、傳遞愛心的人。
德魯克曾說:“每一個企業的員工都是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而非機器上的零件,對人的重視不僅是手段,更是目的。所以必須尊重人、關心人,并致力于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和能力。”海底撈的制度及“家”的文化和德魯克不謀而合,這種“人本位”的管理模式和美好型組織的文化也造就了海底撈的奇跡。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不論是政府公務員還是企業員工,任何一個團隊,任何一個有著工作職責的人,我們心中秉持的到底是“唯利是圖、惡性廝殺、有你沒我的狼性”,還是“心存美好、自利利他、善行天下的人心”,是一道至關重要的分水嶺,它決定著我們到底做人還是做獸,到底要為他人、為社會帶來什么,到底走向何方。曾幾何時,狼性文化和軍營式管理推動了無數企業的野蠻生長,但如今這種模式正在經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狼性洗腦、數字崇拜”其實就是貪婪和急功近利的幫兇。一個整天叫嚷著“狼性、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商業環境,野性叢生,何來穩定和諧的幸福中國?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發現一個普遍存在的誤區,就是很多企業家習慣于把“標新立異、個人崇拜、急功近利”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評判標準,這導致勞民傷財之后常常把企業搞得七零八落,形神俱散。在今天市場營銷環境相對功利和短視,重視營銷炒作強于產品品質和真誠服務的背景下,企業文化到底應該順應功利,做利益驅動的鞭子,還是立足長遠,強化企業與團隊的深層覺知,自利利他?
古人講“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與溝通協調能力,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就是與周圍環境、與他人、與集體和諧相處的藝術,我們今天概擴為組織自處能力。從古到今,中國人的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不論任何行業,員工首先是什么?是人;不論任何領域的產品或者服務,顧客根本上是什么?是人。人性化管理不是可有可無,必須形成主旋律。所謂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不以“利”字當頭,而是充分尊重人性要素,真正貫徹以人為本,以美好文化為核心價值,以人文管理和科學管理為主干,以專業技術與產品為載體,以創造和諧幸福為使命,充分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給人提供各種成長與發展機會,注重企業與個人的雙贏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