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的基礎是管理者對企業生存規律的把握以及對企業現狀的洞察。深刻的了解企業管理的基礎,就能促進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否則將會制約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五行管理研究者認為企業管理有兩大基礎:一是企業的生命周期,二是企業管理的矛盾。
——寇北辰《五行企業管理的基礎》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其出生、生長、成熟與死亡的過程。企業和生物一樣也都有其生命過程以及生命規律,任何生物都不可避免,任何企業也都不可避免。唯一不同的是生物的生命周期只有一次,企業的生命周期可以通過人為的管理來改變或延續,管理水平的不同可能會致使周期的反復,管理的好可以長青,可以數百年長盛不衰。
文中說,除去創立和死亡這兩個靜止的狀態外,企業分為成長、發展、成熟與衰落四個生命階段。處于不同生命階段,企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也各不相同。
成長期的主要矛盾是迅速發展的需求與資金短缺之間的矛盾;發展期的主要矛盾是集權、授權和分權之間的矛盾;成熟期的主要矛盾是訓練有素的員工需求與員工素質相對低下之間的矛盾;衰落期的主要矛盾是企業與市場變化不適應的矛盾。簡而言之四個時期的主要矛盾分別是錢、權、人和市場。即不同時期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都各不相同。那么不同階段的企業在首要攻克的難題上所花費的精力也各不相同,對待同一個事件的處理態度和解決方法也不相同。
比如,企業處于成長期時不能制定太細化的規章制度嚴格地約束人,而成熟期的企業就可以或者說應該完善細化的規章制度;而且同樣對于違反制度的人,成長期的企業更應注重引導教育而非處罰,而成熟期時企業就可以施行嚴格的獎罰措施。
又如,對于權力的把握不同時期也不盡相同,如何授之有效、收之合理又能收放自如,也都有不同的時機和尺度。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衰落期的主要矛盾看似是市場萎縮,其實市場受制于觀念,市場萎縮歸根結底是觀念的滯后。解決還要從觀念入手,而且還要從成熟期的觀念入手,正是由于成熟期的觀念落后才導致衰落期的降臨。清朝的衰落期看似很長,其實是在鼎盛時期就萌生了閉關鎖國的落后思想,沒有繼續開拓的想法和魄力,才導致疆土和主權的逐步萎縮。正所謂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無所得。求發展尚可能穩定,若一味的只求穩定,恐怕要穩定也難,必然面臨不斷的衰落。
矛盾推動也制約企業的發展。如果能順利解決,就會推動發展,如果不能順利解決,就會制約發展。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也各不相同,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明確自己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哪些方面,而面臨難題時的解決方法也要和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想對應,才有可能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又可以避免產生新的矛盾。只有這樣管理才能夠對癥下藥,使企業順利向下一個階段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