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對豐田生產方式的誤解
“到底什么是精益(豐田生產方式)?”作為一個精益從業者,多年來一直被這個問題所驅動,而不斷去學習實踐。
在最初接觸和實踐精益的時間里,對于具體的手法工具極有興趣,每每看到一個就迫不及待要去應用,這時候以為精益就是這些手法工具。后來認識到,對手法工具在點上的應用無法解決更多的問題,于是開始學習從系統層面進行分析、設計和優化,這時候覺得精益就是管理系統。隨著工作的進一步深入,理解到這些系統和工具的實施都是需要人來進行,并且既定的系統可能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得不再適用,這更突顯出人的重要性。
人在企業里如何工作?人的日常工作行為方式是否足以支撐企業的持續改善?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階段,對精益的理解各有不同,這是事實。
文學界有句老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我們學習實踐精益的“精益界”,是否也是“一千個從業者,就有一千個精益”呢?文學是相對主觀的表達,每個人都可以根據文字與自己的知識架構去理解,沒有對與錯,然而,精益在管理科學的領域,應該存在其相對客觀的基本原理。基于精益(豐田生產方式)背后的邏輯,我們可以建立一些普遍的認識,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精益,實踐精益,更好地為企業、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