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執導《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向東是大海》等電視劇的李曉導演,因患抑郁癥于本月13日在家中自盡離世,年僅42歲。
目 前,抑郁癥廣泛存在于各類人群中,工作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的職場人士以及老年人、特殊生理期(產后、更年期)的女性等,都是抑郁癥的高危人群。越來越高 發的抑郁癥,不僅給人們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困擾,嚴重者還會出現自殺想法和行為。記者從日前舉辦的“輝瑞中樞神經峰會”獲悉,抑郁癥是 各類精神疾病中自殺率最高的疾病,10%-15%的抑郁癥患者最終死于自殺;而在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癥患者占50%-70%。因此,及早確診、 規范治療抑郁癥尤顯重要。
春季,進入抑郁高發期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精神創傷防治協作組副組長、北京回龍觀醫院院 長楊甫德提醒,春季是精神疾病復發極高的時期,約占全年復發率的70%。每年的三四月,醫院精神心理??频拈T診量都會達到一個高峰。他解釋,春季天氣多 變、氣壓不穩、長時間霧霾籠罩或陰雨綿綿,這些因素容易令人情緒起伏不定,出現煩躁不安、易怒、沮喪和抑郁,若不注意及時調整,則可能引發或加重精神疾 病。
“此外,春節期間很多患者擅自停藥或減藥,也是導致抑郁癥等精神疾病在春季復發的原因之一?!睏罡Φ绿嵝?,已有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疾病的患者,要多注意自己情緒的變化,如果發現近段時間經常失眠、早醒,或情緒持續低落等,應該及時看醫生,調整藥物,以防病情加重。
對于高壓狀態下的職場人士,在春季也應注意調適,放松心情,以緩解壓力。若超過兩周不能自行緩解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應及早咨詢心理科醫生,遠離抑郁癥困擾。
規范治療,避免疾病反復
抑郁癥有嚴格的診斷標準:患者每天大多數時間心境抑郁,興趣或樂趣減退甚至喪失,這些癥狀持續至少兩周,并有以下至少兩項狀況——顯著體重下降或增加;失眠或嗜睡;精神躁動或遲滯;虛弱或精力不足;感覺沒有人生價值或過度自責;思考能力減弱;反復想到死亡。
許多抑郁癥患者都對藥物治療心存恐懼,不少人更認為抑郁癥可以單純靠心理治療治愈。對此,精神心理科專家明確指出,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均是臨床上治療抑 郁癥的常用手段,對于輕度的抑郁癥,也許單純的心理治療可以解決,但心理治療對中重型抑郁癥患者的幫助是有限的,這部分患者肯定需要藥物治療。而且,在專 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郁藥的副作用是可控的,患者無須過分擔心。
通過規范治療,抑郁癥獲得一次性治療有效并不難,但大部分患者在首次發病后會出現復發,患者不堅持規范服藥是抑郁癥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統計,單次發作的抑郁癥,50%-85%會有第二次發作;75%-80%的患者會多次復發。主要是由于這些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過程中,存在用藥劑量不足、療程不足、頻繁換藥、擅自停藥等不規范的現象。這不僅造成了醫療衛生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復。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施慎遜教授指出:“每一次抑郁癥的反復,都會使患者和家屬感到痛苦,頻繁的反復發作有可能成為難治性抑郁癥。因此,維持治療、規范用藥、預防復發是抗抑郁癥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p>
一般情況下,患者第一次發病,藥物治療至少應持續一年;再次復發,且間隔超過半年,需堅持兩年以上藥物治療;復發三次以上,則建議長期用藥維持治療。
自查一下
你有這些癥狀嗎?
睡眠增加但白天仍困倦;情緒低落、焦躁;性欲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不清晰等。
若這些癥狀只是偶爾出現,多為暫時性的情緒低落或疲勞表征,可通過加強鍛煉、增加社交、多曬太陽等日常調節加以改善;若以上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最好盡早咨詢精神心理科醫生,排除抑郁癥。
此外,有些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情緒不明顯,而是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軀體癥狀,如睡眠障礙、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便秘、心慌胸悶、惡心嘔吐、性欲減退、 陽痿等,這種非典型性抑郁癥具有隱匿性,誤診率很高。為此,當患者出現軀體癥狀,經詳細檢查沒有發現相應的器質性病變時,也應警惕是否因抑郁癥等精神障礙 所致,盡快到精神心理??谱稍兦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