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固然可喜,若“吹毛求疵”,一些問題便浮出水面。
一是很多企業的QC小組還沒有嚴格按照PDCA程序活動。部分小組成員在掌握、運用工具方面還不夠熟練、準確和恰當,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持,從而影響了質量改進的效果,小組活動水平提高緩慢。
二是行業QC小組活動開展的面還不夠廣,還有許多潛力可挖。與全行業規模企業約26600家、從業人員670萬人的規模相比,無論是開展活動的企業、活動小組數量,還是參加活動的職工人數都與其有較大差距。
三是一些企業還沒有建立健全促進QC小組活動蓬勃發展的推進機制、激勵機制和長效機制,缺乏規范化的管理和科學的引導,小組成員的質量意識、參與意識、問題意識和改進意識相對薄弱。
當前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增速持續減緩,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促進行業質量工作有著艱巨的任務。提高工作質量和經濟效益,就需要提升QC小組活動水平。然而,以上這些問題就好似一把鐵鎖,鎖住了QC小組繼續前行的步伐。
解鈴還須系鈴人,走好群眾路線恰恰是解開這把鐵鎖的鑰匙。為此,QC小組應該不斷拓展活動領域,擴大活動覆蓋面,促進活動多樣化,使小組活動在各個方面發揮作用。
首先,QC小組活動的內容要和行業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的形勢緊密結合起來,要從大質量觀的視角,結合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關注各種質量改進問題;其次,要在小組活動人員構成上實現多樣化,廣泛吸納企業領導、高科技人員、一線員工,乃至外聘工、勞務工加入到小組活動中來,提高企業各方面人員參與程度;再次,業內企業要加大對廣大員工進行質量理論知識和方法工具應用的培訓,要將培訓工作納入年度計劃,要在經費、時間、場所、人員上給予支持和保證,尤其要注重培養企業內部推進工作的骨干;最后,要在活動形式上創新,大力倡導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擴展,讓更多的供應商、顧客、合作伙伴共同參與,組織跨部門、跨企業的質量管理小組開展改進活動,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企業只有走好這條群眾路線,讓群眾在參與質量改進方面始終發揮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才能讓QC小組活動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