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員不道德行為引起的原因很多,但大體歸結起來,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分別是營銷人員自身素質問題、企業管理的問題和消費者問題。
(一)營銷人員自身素質問題
1.思想道德品質不高,不能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在營銷過程中,損人利己,通過各種不合理、不正當手段牟取私利。
2.業務能力不強,營銷工作要求營銷人員既要有—定的專業知識,又要求有豐富的社會、經濟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要求營銷人員既專又全,然而現階段,不少營銷人員的業務素質太低,在營銷的過程中,出現重大偏差。
3.從業態度不端正,過分追求短期利益。各營銷人員長期駐外,對公司的歸屬感凝聚力普遍弱化,加之山高皇帝遠,在遭遇利益誘惑時,輕易就打破了心理的防線。在做市場的時候,難免會遇到賄賂,從而走上違背公司和顧客利益的道路。
(二)企業管理問題
公司管理不善是營銷人員不道德行為的又一個原因。
1.管理制度不健全,運作流程不明確,特別是監控體系的缺乏。
這些會令營銷人員感到有機可乘,尤其是對于一個成立時間短,業務發展快,短期內攤子就鋪得很大的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最易產生營銷人員道德失范現象。最有名的“三株口服液”倒閉案例,我們看到深層次原因是營銷人員攜款而逃并未引起高層主管的重視,而是放任自流,最后導致企業重大漏洞并破產。
2.利益分配不合理,會抑制營銷人員工作積極性。
這些問題的表現如,工資補貼偏低,業務提成久拖不發,銷售指標脫離實際難以完成,晉升制度混亂等等,都會導致銷售人員人心渙散,人浮于事,特別是利益的分配問題要格外注意。
3.獎懲體系不完善,企業領導不重視與營銷人員的溝通。
營銷人員對企業缺乏忠誠度。有些員工最初確實心無雜念,一心只想憑借努力工作換取合理回報,但是,當看到其他營銷人員在獲得灰色收入時卻仍能做的很好時,心中難免會發生天平的傾斜,最后很有可能就同流合污了。上例說的“三株”事件,不能不說是企業的一個警鐘。
(三)消費者問題
當今社會,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和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企業不良營銷行為有機可乘。主要表現在:
1.受自身知識及文化素質的影響,缺乏必要的商品知識、技術知識及營銷方面的知識,對企業不良營銷行為缺乏鑒別力,有些消費者還和營銷人員達成協議,損害公司的利益。
2.主人翁意識與責任感不強,對企業的違法犯罪活動,抱著事不關己無所謂的態度。殊不知,這種處理方式,會滋生企業和營銷人員的腐敗和墮落,讓我們的長久利益受損。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不讓任何人有機可乘。
3.缺乏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法律觀念淡薄,對損害自身利益的營銷行為,既不投訴,又不訴諸輿論,更不能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利益。
從上面我們已經看到營銷人員的不道德行為主要原因表現在對企業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我們要如何建設營銷人員的職業道德呢?
(一) 加強營銷職業文化建設
建設營銷職業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學校有學校文化,企業有企業文化,國家有國家文化,營銷職業里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他有助于增強營銷職業系統與其他社會系統之間的互動,更有助于營銷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提高營銷人員的自身文化修養和法律意識才是最根本的。
(二)加強市場法規建設,規范企業的營銷行為
法律法規不僅為治理企業的營銷失德行為提供依據,而且使企業有了參照的底線。但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認真執法比完善法律更重要。曾有報道披露,美國亨聯公司在北京、大連、成都等地方發現大量假冒亨氏商標和外包裝的食品,亨聯公司耗資近6萬元,才在廣東汕頭郊區的一個小作坊里查到了制假的源頭。但最后的判決結果是對制假者僅僅罰款200元。政府監管部門必須加大執法力度,嚴厲處罰違法行為,公開公正的去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而對其他經營者起到警示作用。再者,政府應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強輿論宣傳與監督。
(三)注重企業自身營銷道德建設
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是道德高尚的楷模。它們不但遵守社會公認的道德標準,而且能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道德體系,并通過各種途徑向公眾傳達,以提高企業的美譽度。因此,擁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企業可以針對營銷人員的道德問題制定相關的營銷道德準則,并把道德準則放在優先位置,建立一套廣泛而固定的與廣告標準、定價標準、產品開發、對顧客的服務等有關的道德標準。
(三) 開展營銷道德教育
建立有效的職業道德激勵機制。堅持開展營銷道德教育,如培訓、競賽、座談會、專家報告會等,針對現實的道德難題,給出多種選擇方案,讓營銷人員討論,再給予明確的答復,使員工明確道德上的判斷并提高其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有效的職業道德激勵機制。激勵是通過對某種思想和行為的肯定,使這些思想和行為得到強化和推廣。凡是違背營銷人員職業道德的應受到制約、懲罰,而對遵守營銷人員職業道德的模范個人、模范單位、模范行業,應予以獎勵,賞罰分明。對成績突出者予以一定的榮譽,一定的物質獎勵,形成一種導向力量,養成營銷人員的自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