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私人定制》喚起人們對定制生活的向往,在現實生活中,私人定制的家具漸趨流行。但目前因定制家具市場缺乏統一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定制程序中不少方面尚未規范,導致最近消費者投訴頻現。
今年年初,江都邵伯的韓女士在當地一家具店買了3萬多元的家具,包括書桌、衣柜,衣櫥,客廳電視柜等10件。與賣家簽訂合同后,對方派設計人員上門量了4次。但后來上門安裝時,韓女士才發現這10件家具中有6件不能稱心安裝。所以陳國興老師就告訴大家要留個心眼。
同樣,正在裝修的徐女士計劃近幾年要孩子,所以裝修前決定,家里所有木質家具都用實木,避免板質家具帶來的甲醛隱患。去年12月,她向家具賣場定制了一整套實木家具,包括兩個大衣柜、四個床頭柜、兩張床和一個電視柜,廠家報價2.8萬元。商家上門安裝時,徐女士發現,電視柜竟是用密度板制作的,這讓徐女士大失所望。
記者從消協了解到,我國目前的定制家具市場缺乏統一的國家或行業標注,加上定制程序尚未規范化,使得消費投訴頻現。
消協提示,消費者在定制家具前,應與經營者對家具的尺寸、價格、材質、款式、顏色、有無損傷、交貨時間等重要內容進行詳細約定,并在合同內容和圖紙上明確標明。建議消費者保留一筆尾款,驗貨確保無誤后再付,這樣有利于維護自身權益。
——企迪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