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人的潛意識里,在心靈里,知識在人的表意識里,大腦里。文化在人的內心深處起化學反應,是乘法和乘方,知識是在人的表意是里,是加法。文化會根深蒂固,知識容易使人遺忘。文化是扎根在信念深處,知識不會扎根在信念深處。例如,孝道文化會使普通人有孝順父母的信念,之后產生孝順父母的行為。而學中文的大學生,即使會背誦儒家的經典《孝經》的知識,如果家庭沒有孝道文化的傳承,也不會產生孝順好父母的行為。
二,信念 ---- 行為 ----- 結果。
這是西方心理學所推崇的一個模型,說一個人的起心動念(信念)會直接影響他的行為模式,行為模式直接影響他行動的結果。起心動念不一樣,產生的結果就不一樣。如果員工沒有對企業忠誠的信念,就不會有職業道德的行為,也不會產生對企業忠誠的結果。員工不懂得成功的本質,需要先做人,后做事,并且不能總換工作,如果總換工作,就不會在某一領域有過人之處,如果沒有這方面的信念,就不會有用心工作的行為,也不會有踏實工作的結果。(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三,目前中國人身上流淌的兩種信念價值觀
1. 西方人的價值觀
個性化(自我)---- 自私---- 競爭----- 斗爭----- 戰爭------末日
2. 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仁愛(孝,利他)-----互助----互愛-----和平----和諧
從1到2一念之差
當一名員工第一種價值觀多時,表現為自私,跳槽,吃回扣,等等。
當一名員工第二種價值觀多時,表現為對企業忠誠,辭職的少,感恩,工作熱情高。
四,中國傳統文化——孝道文化的力量
中國五千年傳承的“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孝就是愛心,就是利他心。孝是做人做事的立場,孝是焦點在外,為他人的利益而做事。韓國,朝鮮球員是為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而戰。孝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戰勝恐懼,它可以戰勝欲望(金錢的欲望)。從朝鮮球員身上可以看到這個巨大的能量,與之比賽的巴西主力曾感言:朝鮮為何比強隊更難打?他們不能總這么踢吧?共產黨人的“為人民服務”是孝文化的體現;過年時,南方的打工仔,不遠千里,騎著摩托車回家是孝文化的體現;漂泊異鄉的游子,滿頭白發回歸故里祭祖,是“孝”文化的體現;地下黨人在嚴刑拷打之下不屈服是孝文化的體現;孫中山“天下為公”不懼清政府的追殺是孝文化的體現……利他比利己有力量。
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可以讓人們第一種價值觀少些,第二種價值觀多些。
五,中國傳統文化斷了近百年
從五四運動開始到文化大革命對傳統文化的破壞,中國傳統文化將近有百年的斷層。由于這種斷層,出現了一些現象。古人一個家庭百人可以和諧共居,現在兄弟兩人會出現分歧與爭斗。古人經商誠信經營,人力資源管理極其簡單,員工對東家極其忠誠。現在企業管理理論方法層出不窮,員工的職業道德是企業管理領域的一個難題。根本還是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是利他還是自私。繼承傳統文化好的,臺灣,香港,韓國,日本出現了很多世界知名的私營企業而中國大陸卻很少。目前大學生教育“做人教育”“孝道教育”的缺失,使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式嚴峻,而很多企業用工形勢嚴峻,找不到工人……
一個人在戰勝“金錢欲望”,在戰勝面對強隊的“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利他心的教育;就是孝文化的教育。沒有出現斷層的韓國與朝鮮國家足球隊球員,他們用孝文化的信念,產生堅忍不拔的行為,產生為國家,民族榮譽而戰的行為,產生中國足球望塵莫及的結果。這就是信念-行為-結果。這就是朝鮮與韓國的隊員超常表現的原因——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
六,中國的企業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企業的“企”是由“人”和“止”組成,企業沒有’“人”就會“止”,這就是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好的企業文化的衡量標準:員工流失率低,員工工作熱情高。中國企業里的員工大多是中國人,他們身上有幾千年中國文化的傳承,他們雖然也有第一種價值觀,但那是最近幾十年增大的。中國文化對他們還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中國的企業文化建設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我們在照搬西方的管理方法時,有些是無法照搬的,尤其是企業文化建設。
七,傳統文化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
孝道文化源于我們中國。雖然我們的文化有近百年的傳承斷層,但我們學習孝道文化的條件得天獨厚,我們身上有祖先五千年的孝道文化傳承基因。
當我們重現時,孝文化會在我們民族的各個領域發揮威力,因為這是利他的文化,這是愛的文化。我們的中國企業重視它時,“百年老店”定會實現。
因為孝道文化可以使我們的員工有以下變化:
1,自我力量的超越。因為一個人信念里的利他心,愛國心,是可以戰勝“金錢的欲望”,是可以戰勝“面對工作困難的恐懼”的,實現自我力量的超越。
2,員工之間的和諧。傳統文化中的“禮”可以教導員工謙卑,可以減弱因自私產生的摩擦。傳統文化中的“仁”會使員工互助,互愛,精誠團結。
3,企業整體競爭實力的提升。例如:每個人的平均能力為120分,當員工不和時,企業整體體現為60分,大打折扣。
經過孝文化教育,利他心的引發,每個人的平均能力從120分達到150分。由于員工的個性減弱,彼此和諧增加,企業整體實力提升至120分。120大于60分,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可參照彼得圣吉的《五項修煉》閱讀)
八,人們誤讀的傳統文化:執著于地勢坤,忽略了天行健;視中庸為平庸;把老實當德行,把客氣當謙卑。
在企業文化導入過程中,一定要導入傳統文化的精髓,如一定要有士氣,天行健的培訓。這一點我們要學習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他在拯救日航的案例中,第一個月就做了17場關于“提高士氣,天行健”的授課。其著作《干法》一書詳細闡述了其內容。
建議中國的企業家在導入傳統文化精髓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時,學習稻盛和夫的案例,“不容易偏”——因為“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愿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充分運用傳統文化中的“道”,配合西方管理學的“術”,企業做的更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更好,真正實現“百年老店”。